胭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国古代妆奁作为盛装器,收纳梳妆用品是其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妆奁常见内盛物与梳妆方式。妆奁作为盛装器,收纳梳妆用品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妆奁设计的演变除了受到物质生产水平的影响,也与梳妆方式及化妆用品有一定联系:化妆用具的增益需要有更大的储物空间,对镜化妆的梳妆习惯使妆奁发展到后期成为镜箱一体的梳妆台……因此对古代化妆品、化妆方式的梳理与分析,为研究妆奁内在的设计逻辑的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顶上风华:梳具与理发。古代先民深受儒学孝道观念的影响,认为身体发肤受馈于父母,对头发不可做丝毫残损,需精心养护,因此古代无论男女,皆有蓄长发的习惯。古时人们洗发次数不如现代频繁,因此需要借助梳具理发以去除污垢,保持头发洁净。

(1)梳篦茀刷。梳与篦是最常见的梳具,用于理发,二者有齿距疏密的不同,《苍颉篇》中有云“靡者为比,粗者为梳”,篦齿距窄,用于去除发丝间的细小污垢;梳齿距宽,用于通顺头发。新石器时期梳子的制作材料主要有动物肋骨、兽牙、石片等,分别制作成骨梳、石梳、玉梳、象牙梳等。

战国到魏晋时期,梳篦的材料很长一段时间以木料为主,外形上多为上圆下方的马蹄形,至汉代分装梳妆用具的多子奁,盛放梳篦的小奁盒随物赋形,这里的“理发”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理发,指的是梳理使通顺的意思也同样为马蹄形,方便使用者无须打开便可知道里面盛放的是何种物品。隋唐五代时期梳篦多做成梯形,多用牛角、象牙或玉;宋以后的梳逐渐扁平,成半月形,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

古人选择长发披肩,在生活中必然会有不便,于是借助簪笄等将头发盘于头顶,并用刷蘸取梳头油,使碎发贴合在发髻上,“长短皆令上从也”,称作刷发。此外,梳篦长久使用,会积攒污垢,刷也有清理梳篦的作用。

(2)镊子刮刀。除了长发,眉毛、胡须也需要修缮打理。《释名·释首饰》中,“黛字意为代,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古人画眉之前,首先要进行修眉,用镊子拔取眉毛周围的杂毛,用刮刀修饰眉形,然后再用画眉材料勾勒填补,以完成画眉。湖北枣阳九连墩1号楚墓出土的一件漆木梳妆盒,内部凹槽置放刮刀数件;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一件锥画双层六子奁中,内部有环首铁刀、角质镊,且根据两件妆奁的考古资料来看,前者墓主人为楚国贵族男性,后者墓主人是诸侯王軑侯之子利豨,由此可见,早期的妆奁并不为女性所独有,也是男性必备的生活用品。

(3)照容铜镜。古人自古就有“止水鉴容,流水沐浴”的习惯,至春秋战国,铜镜的铸造工艺开始进入勃兴期,到战国末期铜镜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成为梳妆时常备的用具。铜镜之所以可以用于照容,是因为表面涂有一层反光材料,这种材料在汉代称作“玄锡”,也就是现代熟知的水银。

这种材料与空气接触容易被氧化,导致铜镜昏暗无光,再加上外力的磕碰也会使铜镜的表面产生裂纹,难以继续使用,因此古人对铜镜的保养十分精心,盛放铜镜的镜奁也应运而生,战国时期的漆质妆奁,内部大多有铜镜伴随出土,如湖北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出土的人物车马图漆奁,内部便装有方形、圆形铜镜各一。

除了上述常见梳具以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工具,如固定发髻的笈簪钗冠,盘头用的假发,固定铜镜的镜架、研磨镜面的镜擦、保护铜镜的镜衣,画眉的眉笔等。

肤露凝脂:脂粉与面妆。面妆是化妆的重要一环,在商周时期面妆仅限于宫廷女子,春秋战国时期,面妆在平民妇女中流行开来,魏晋时期世风由质朴洒脱到绮靡纤丽,化妆技法日渐成熟,直至唐代,女子的化妆步骤已趋于完备,光点唇的方法便足有十几种。

“面为一身之主,相人必先相面”,面部集中展现人的情绪情感与神情状态,在古代姣好的面容甚至决定着成败得失,《左传》即有云:“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足见面妆的重要性。面妆通过人为的妆点修饰,可改善整体的精神气色,根据修饰部位,面妆常见的步骤包括傅粉、施朱、点唇、画眉。

(1)妆粉傅面。傅粉是指用粉扑蘸取妆粉后涂擦于脸上,可修饰肌肤瑕疵使皮肤鲜润白皙。“目辨白黑美恶”,古人以白为美,以黑为丑,在面部施粉的目的便在于此。

古人傅粉的起源至少追溯至夏商周时期,《中华古今注》中有“自三代以铅为粉”的说法,古代傅粉所用的妆粉主要有植物类米粉和金属类铅粉两类,除此之外还有滑石、蚌粉、蜡脂、珍珠制作的各式妆粉,或加入各种天然香料,使妆粉带有香气,称作香粉。

米粉是最常见的一种妆粉。粉从米,从分,研米使分散也。《齐民要术》中记录米粉制作的方法:选米需用无杂色的一色纯米,粱米粟米最佳,将其浸入水中,淘洗去除醋气,将米汁沉淀后提取粉英,再通风晒干,得到洁白细腻可用来匀面的米粉。由于原料易取,操作简单,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制粉方法。但米粉粘度高,吸湿性大,长时间放置容易返潮而粘结。

铅粉是一种粉质更细腻、颜色更白皙的妆粉,易于保存但制作工序比较复杂。我国很早就有制造铅粉的记载,晋张华《博物志》称:“纣烧铅作粉,谓之胡粉,即铅粉也。”米粉吸湿性强,容易结块,铅粉如保管不当,容易硫化变黑。两者皆为易散的粉状,需要置放在容器内使用,有一定的密封条件使妆粉不与外界接触,发生变质挥发的情况。

从考古资料来看,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出土的铜木十子奁、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漆奁、安徽六安花石咀古墓八瓣花形刻花百子银奁,内部都有盛放脂粉的小粉盒,且出土时里面的脂粉还可依稀辨认,足见妆奁为化妆用品提供了密封良好的储存条件。

(2)施朱点唇。施朱点唇是指将红色染料涂擦于面颊或唇部,使面部红润,提升气色。红色光波长,属于暖调,颜色鲜艳,可使人情绪亢奋,在原始社会是一种与生命力有关的美感,红润的容颜使人感觉血色旺盛,精力充沛。《中华古今注》中记述了“燕脂(胭脂)盖起于纣,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可见红妆最早可追溯于商周之时。

胭脂,是搽胭抹红的主要化妆品,又名焉支、燕支、燕脂、阏氏、臙脂等。

胭脂主要由红蓝花制成,除此之外,染布的红色染料也可作为制作原料,《博物志》中便有“以染帛之余为燕支”的记载,在汉以前,古代妇女用朱砂来制作红妆,张骞出使西域时,经过陇西一带,有一焉支山盛产红蓝花,当地妇女用此物制作胭脂,红蓝花才得以传入,成为胭脂制作的主要材料,“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可见红蓝花的重要性。

用红蓝花制作胭脂,首先将其放入石臼中舂捣,后用水初次淘洗,以去除花瓣中的*汁;而后再次捣烂,用米饭发酵后的浆水淘洗,用布袋绞去汁液,平摊晾干,这个步骤叫作杀花。杀花过后的花靡加入灰汁饭浆,进行揉花,可使花靡颜色更鲜艳,再次阴干,即成胭脂。

制好的胭脂只需蘸取少量,即可涂抹到唇部与面部,使气色红润。为适应不同的需要,还会在其中加入油脂、动物骨髓,可增加附着力以及防水性。胭脂的制作工艺复杂,古代皇帝会将口脂、面脂装入精贵盒子中,赏赐给朝中大臣,以示天恩。

《宫词》有云:“*金合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一一傍边书敕字,中官送与大臣家。”胭脂常见粉状与膏状,与上文的妆粉一样,都需要用独立的容器储藏,且不能与其他化妆产品混放,以免混入杂质,影响使用。

(3)描眉黛石。画眉,是指将眉毛修剪成特定形状后,以青黑色类颜料勾勒眉形,并填涂成色的过程。眉毛居于双目之上,处于面部的较高的位置,双眉一舒一展,可以传递内心的情感与情绪,汉语中表达情绪的成语也多带有眉,如“喜上眉梢”、“横眉怒目”、“愁眉不展”等,可见眉毛是情感表达集中的部位,是表达意念和情绪的重要途径。

《诗经》中有云“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眉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古代画眉的材料统称为黛,分植物类及矿物类。首先,植物类的黛,最原始的方法是将柳枝烧焦,再用碳化的黑色物质涂在眉头上,这种获取染眉颜料的方法比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缺点是容易脱落。而真正意义上的植物类画眉黛称为青黛,因为制作原料如蓼蓝、菘蓝、马蓝中有一种青黑色的色素,经过提取可以用作染料。

结语

李时珍记述青黛的提取方法,除了本土制作青黛,古代还有进口的波斯青黛。除了石黛,还出现了如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又名铜绿,为铜锈状的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中以孔雀石的形式存在。青雀头黛、螺子黛在隋唐时期由波斯传入中原地区,无需研磨即可使用但价值千金。这些画眉黛与早先的石黛相比,使用较为便捷,实用性也较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