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石榴水粉色,帝国不乏“少女心”:清代官窑的美丽“瓷”语
文青山文斋
红釉瓷器自元代开始便成为宫廷内祭祀、陈设的主要御用瓷种,明清两代进一步发展,成为官廷瓷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代是我国陶瓷制作的*金时代,此时的颜色釉品类繁多,应有尽有。正如诗词中写道:“先裁翡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这些诗句如今成为清代瓷器的美丽“瓷”语。
豇豆红是康熙晚期烧制鲜红釉时偶然发现的,也称“乳鼠皮”、“美人醉”,不见大器,一般高不过24厘米。康熙后失传,数量很少,所谓“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极其珍贵。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多件,比国内的总和还多。上图是故宫收藏的“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
胭脂红釉小高足杯具有造型端庄、线条优美、亭亭玉立的魅惑,彰显出雍正御瓷以小巧纤柔见长的艺术特点,予人无限清秀昳丽之感。胎釉轻盈隽薄,迎光能透。外壁通透所施胭脂红釉,与内壁莹润白釉对比鲜明,更获红白二色映衬之妙,此乃雍正御窑设计之巧,一物虽小,却处处突显其品味之逸雅绝尘。全器上下,无不至善尽美,此独为雍正一朝所能企及。年匡时秋拍上,同款的另一只胭脂红釉小高足杯拍出万元的高价。
我们最早看到的胭脂红釉,是康熙晚期的作品。比如图中这一件西方收藏家收藏的外胭脂红釉内粉彩的作品。这类胭脂红釉与珐琅彩一样是受西洋珐琅工艺的影响,在康熙晚期才产生的一种釉色。清末寂园叟撰的《陶雅》中谈到这个釉色:“胭脂水为康熙以前所未有,釉薄于蛋膜者十分之一,匀净明艳,殆无论比。”诗句中赞誉:“胭脂水粉抹浓妆”,以此夸赞金红釉釉质薄,颜色美,其他瓷器和它比较都有落下风的危险。
胭脂水釉多用于小件器皿,如小碗、小瓶、小高足杯等。其淡粉色如三月桃花,淡雅宜人。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奉送上一批胭脂水釉瓷,感受一下大清帝国独特的绯红“少女心”。
故宫收藏的这件蒜头口的小梅瓶,就是一件淡粉红釉的瓶子,它也是胭脂红釉,但是呈色非常非常的淡,色泽浅淡如桃花一样,也如古诗所描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胭脂红釉的传世器件极为罕见,在故宫出版的图录中,认为这件东西仅有一件,然而,实际上在英国的大维德基金会还有类似藏品收藏。总之存世极少,说明当时可能是偶然制作的。
红釉菊瓣盘是雍正时期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多色菊瓣盘是雍正时创烧的一个著名品种,囊括了各种高低温中的经典釉色,其中这种红釉菊瓣盘就极为漂亮,如石榴裙幅,引人遐想。这只红釉菊瓣盘花瓣大小分布均匀,胎体细致坚密,胎体细薄,迎光能透。显示了雍正时期瓷器的雅致纤丽的风格以及极为高超的制胎水准。
珊瑚红釉始于康熙朝,盛于雍、乾两朝。它是将红釉吹在白釉之上,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美人香颈饰珊瑚,落雁羞花入画图”,它的美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称“珊瑚红”。雍正时釉色闪*,乾隆时釉层厚、颜色深。康、雍两朝,珊瑚红曾用作底色,上面绘以五彩或粉彩,器物的造型、制作、彩绘极为精细。乾隆时多在珊瑚红上描金,或用此装饰器耳,让人有艳光四射之感。
郎窑红因督造官窑瓷器的郎廷极而得名,其釉质肥厚,器足露胎处泛有火石红色,胎质洁白坚硬,釉色浓艳,色泽奔放,似初凝牛血一般鲜红浓艳的釉色,可与饮誊中外的明代言德宝石红并肩,在色泽上继承了宣德宝石红的艳丽与深沉,因而有“比视成宣欲乱真”之说。通常郎窑红器物上部为浅红色或淡青色,釉色不及下半部匀净,双层釉的器物釉汁凝厚,釉曲匀净,无垂流现象,多开有较深的片纹。釉色深浅浓淡不一,深色红艳,浓者泛黑,间有黑色小星点与渍久形成的酱色污垢斑点和纹路;浅粉色如桃花;暗淡混浊色的釉表常有似雾气般的朦胧现象。
康熙时的祭红釉呈色多泛黑红,个别的较为浅淡鲜亮,色调均匀。有的釉面亦有细小的橘皮皴纹;有的因釉质较粗而呈垂流状,足边往往因垂流积釉而呈黑褐色。常见器型有僧帽壶、梅瓶、钵、盘、碗、小碗、高足碗等,底或署官窑款,或无款。除用作祭器以外,也用作文房用具、日用瓷等。这只祭红釉鸡心碗,色泽深沉安定,莹润均匀,釉中无龟裂纹理,是不可多见的瓷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