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筑梦情缘披着民国的皮,还是玛丽苏偶像 [复制链接]

1#

最近,*、*领衔主演的《筑梦情缘》正在播出。该剧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以沈其南和傅函君为代表的民国建筑匠人们的故事。

从介绍上看,这是一部民国剧。观众可能已经察觉到,近来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民国剧,影视剧再度刮起了“民国风”。为什么近期的剧集都扎堆以民国为背景?这批民国剧的质感如何?

《筑梦情缘》男女主角。

“民国风”影视剧扎堆,突出的只是“范儿”

从年第二季度已播或者拟播出的剧集来看,“民国风”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特征。悬疑剧方面,有优酷4月份推出的《民国少年侦探社》《罪夜无间》,腾讯视频4月18日起推出的《绅探》;励志热血类型的,有《筑梦情缘》,还有屡次传出定档消息的《热血传奇》(《艳势番之新青年》;翻拍剧有《半生缘》等。

如果是其他已制作完成或在制作中仍未定档的民国剧,类型更丰富、数量更多。一类是悬疑探案剧,比如金世佳的《河神2》,鞠婧祎、炎亚纶的《请赐我一双翅膀》,宋洋的《潜梦追凶》,胡一天、张云龙的《民国奇案》,马伊琍、高伟光的《爱思小姐探案集》;一类是谍战剧,比如佟大为、郑爽的《绝密者》,任嘉伦、李曼的《秋蝉》,张翰、*的《猎隼》;还有一类是民国传奇偶像剧,比如邓伦、*的《海棠经雨胭脂透》,*、井柏然的《南烟斋笔录》,等等。

影视剧的“民国风”,与这几年来大众文化市场的“民国热”密切相关。比如在图书市场,以“民国范儿”为主题的图书特别畅销,诸如《民国的底气》《民国的角落》《民国太太的厨房》《民国衣冠》……总之,从民国的文人英豪到大家闺秀,从民国的衣食住行到吃穿用度,都有相关的书籍以其为主题进行阐述。

《绅探》中的“民国范儿”。

虽然主题各异,但突出的是一种共同的“范儿”。“范儿”是北京方言,就是“劲头”“派头”的意思,就是指在外貌、行为或是在某种风格中特别不错的意思,有点相近于“气质”、“有情调”的意思,说什么东西有范儿,就是指它有风度、风范、风采。按照民国粉的说法,“民国范儿”是“一种趣味、一种风尚和一种美学”,具体来说,就是“瘦削的棱角脸庞、梳得一丝不苟的上过发蜡的背头、呢料衣料、有垫肩的衣服、大衣、裤脚翻边的较宽松的长裤、羊毛围巾、呢料礼帽、用旧磨损的皮包、黑胶木的电话、爵士音乐、香烟、勤劳谦逊整洁的佣人、奥斯丁轿车、沿街低玻璃窗配小窗帘的Café、弹硌路、到处昏*的灯光、街上的长影”……

很多观众喜欢民国剧,喜欢的就是民国剧中的“民国范儿”。显然,所谓的“民国范儿”固然有其现实依据,但更多是大众消费文化的包装,它也是一个消费符号,以满足受众怀旧的心理需求。

《南烟斋笔录》剧照。

民国历史背景的复杂性便于影视剧化

片方纷纷瞄上民国背景,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民国背景的复杂性。

民国背景主要涵盖清末民初直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段历史时期,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民国,那就是“纷乱”。彼时清朝刚刚覆没,延续了千年的封建制度仍未彻底铲除,而“五四”思潮的涌起,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方兴未艾,新旧观念相互交织、纠缠、斗争;另一方面,辛亥革命的发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并未彻底终结分裂的*治格局,*府混乱、*阀混战、外国入侵,各方势力角逐,暗流涌动、风云变幻、动荡不安。因此,民国既有“安稳”的一面,比如在上海的英租界、法租界,灯红酒绿、十里洋场,可能就是夜夜笙歌、纸醉金迷,不知今夕何夕;但一旦走出这一隅,则可能处处是“乱世”。

一个复杂的时代里,不会有简单的故事。世家恩怨、儿女情长、*派之争、民族大义、国仇家恨等多种元素熔于一炉,民国背景带有某种史诗特征。不同的民国剧虽然讲述不同的故事,但它们大多有一个共同点:结构复杂,涉及人物繁多,多条线索并行,也牵扯到种种时代因素,哪怕是小故事,都可以往大里做。

《情深深雨濛濛》剧照。

因此中国当代电视剧里,出了不少国民度很高的民国剧。比如《情深深雨濛濛》()、《大宅门》()、《金粉世家》()、《京华烟云》()、《行走的鸡毛掸子》()、《风雨西关》()、《女人花》()、《中国往事》()……这些剧集大抵都围绕一个大家族展开,封建大家族内外的纷争,上一代的仇恨延续到下一代,然后总会出现一个“新人”,打破封建家族的窠臼、化解仇恨,重新振兴家族,振兴民族工业。而日本人打来之后,整个家族都投入到抗日浪潮中……家国情义交织升华,整个故事很“正能量”,不过剧集的重头戏往往是封建家族的宅斗,是下一代豪门阔少和千金闺秀的恩怨情仇。

《筑梦情缘》走的也是儿女情长+国仇家恨的路线。机灵孝顺的少年沈其南为给母亲庆生偷偷打工,却不料撞破了一桩走私生意。出于正义感,原本安乐和美的一家六口就此卷入一场罪恶交易,家破人亡、被迫流亡。躲避追杀的少年沈其南偶然遇到了独立而善良的少女傅函君,沈其南被傅家收养,两人成了青梅竹马一起成长,并暗生情愫。

《筑梦情缘》剧照,主角小时候。

而长大后沈其南遇到了失散的哥哥妹妹,才知道导致沈家家破人亡的正是傅家,沈其南准备报复傅家,只能与深爱的傅函君为敌。又是两代人的恩怨,又是相爱相杀各种虐来虐去。之后傅函君被迫成长,成为建筑师,再次与沈其南相遇相爱;侵华战争开始,国难当头,俩人心怀家国大义,铭记初心、奋勇前行……

民国背景不应只是剧集的“幕布”

应该承认,在当下的影视环境下,推出民国剧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除了前文论述的“地利”(民国背景本身的复杂性)、“人和”(“民国范儿”与民国剧深厚的受众根基)外,还有很重要的“天时”。最具爆款气质的古装剧、悬疑剧的不可抗力风险太大,同质化的言情偶像剧出圈难;相较之下,民国剧因为与当代有“距离感”,可以充分规避一些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民国背景的悬疑剧多了起来。

民国背景的复杂性可以为故事增加某种“深沉”的内涵,但也应该避免因为对历史的无知,造成对民国的简化。民国里有“民国范儿”,但“民国范儿”可不同于民国的全部面貌。

《筑梦情缘》剧照。

但近期推出的诸多民国剧,制作方迷恋的似乎只有那股“民国范儿”。这在一系列民国悬疑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都以“东方不夜城”上海为背景;男主角的人设常常是留学归来的“贵公子”或优雅绅士,永远西装风衣;女主洋装皮鞋;住的都是独门独户的欧式别墅,房屋布局浓浓的英伦风……民国背景成了一块“幕布”,只为凸显绅士与名流、摩登与浪漫。

这时就像学者张慧瑜指出的,这些“民国范儿”作品里的民国显然不再是一个“旧社会把人变成*,新社会把*变成人”的意识形态战场,也不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血迹斑斑的近现代中国悲歌,更不是从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中最终走向新民主主义胜利的革命史;而是一种“微历史”,“不是有头有尾的历史大叙述,也不是*治、经济、社会等国计民生的大主题,而是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民国风情、掌故和逸闻趣事”。民国只成了一个主题公园、橱窗或者“旅行指南”,只负责展示、呈现一种文化场景和文化八卦。

这当然不是反对民国剧呈现“民国范儿”,而是应该警惕将民国等同于“民国范儿”,间接地美化民国那一段历史。真实的民国里,也有“贫穷的人民、混乱的*治、恐怖的战乱、落后的工业、比华人高无数等的东西洋人”,哪怕是摩登的上海,也别忘了有“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

《筑梦情缘》一开篇是年,成年沈其南和傅函君的决裂,整个服化道是常见的“民国范儿”,英伦风的房屋内饰,男女主角都是高档洋装。之后故事切入到两人的少年时代。年的宁波,平民少年沈其南虽然是搬运工,但这家人并不算“贫穷”,毕竟交了两万块钱在上海买了房。之后沈其南一家遭遇了种种陷害和追杀,情节曲折,但这些更近乎苦情戏里的俗套戏码,而非特定历史背景下人物必然的悲惨命运。当少年沈其南被傅家收养后,着装立即变成了时髦的衬衫、吊带裤、报童帽,一切开始按玛丽苏偶像剧的方向进展了。民国恐怕又会是一个悬置的背景。

□李愚(剧评人)

新京报编辑吴龙珍校对郭利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