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亦舒胭脂人应当在挫折和失去中,学会爱 [复制链接]

1#

文\一藻

《胭脂》是香港女作家亦舒写的一本小说,故事围绕母亲葛芬、女儿杨之俊、外孙女陶陶一家三代的情感展开叙述。

和作家以往的作品主题类似,亦舒通过三个女人的婚姻爱情,讲述了当代女子所面临的复杂的生存环境以及情感纠葛。

本书的封面中印有这样一段话:“我忽然发觉,女人,不论什么年纪、什么身份、什么环境、什么性情、什么命运、什么遭遇,生在一千年前,或是一千年后,都少不了这盒胭脂。”

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胭脂又代表着什么呢?

女人的归宿从来不是男人,而是事业和健康

本书的叙述者是女儿杨之俊。和她的母亲葛芬一样,之俊也是在17岁的年纪就生了女儿陶陶,不同的是,她是未婚妈妈。

之俊在第一段感情中充当的是不光彩的第三者。文中没有过多的交代当时的情况,只是在只言片语中,读者了解到这段感情给之俊带来的莫大的伤害。

反正之后,之俊离开了当初爱的男人,然后义无反顾地独自抚养大了女儿。也许是因为这段感情给她带来的伤害太大,也许就像她说的那样,如果再婚,那个男人必须喜欢她、她的妈妈,还有她的女儿。

总之,感情的伤害和生活的负担,让之俊一度曾经放弃自己作为女人的权利。她的生命中少了盒胭脂,然后就用工作和学习填充了空缺的这一块。

其实,她的这种宣言和生活态度在我们周边也经常可以听到和看到。

什么“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类似这样的言论很多。女人重感情,所以女人特别容易受到感情的伤害。而一旦受到伤害,就很容易放弃自己、否定自己。

所以,很多女人在受到伤害后,便将自己沉浸在了工作中,不再爱,也不敢爱。后来,人生便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勇敢去爱,就像从未受过伤害

有句话说得好:勇敢去爱,就像从未受过伤害。

话容易说出口,可做起来又谈何容易?

就像之俊,17年前她受到了感情的创伤,从此后便不再接受任何人。她甚少化妆,精致程度甚至不如自己的母亲。

17年后,女儿陶陶长大,开始交男朋友。之俊战战兢兢,唯恐女儿受伤,重走自己老路。

可是,长大的女儿如脱缰野马,并不由自己掌控。之俊对自己说:“人总怕转变,面对她的成长,我手足无措。”

毕竟,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来过。即使是母亲,也无法代替儿女活一遍。所以,该过的坎,也许还是要过一遍;该受的伤害和教训,也非得自己亲自品尝。

不这样,怎么能叫人生呢?

但是,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当之俊看到母亲在面对感情创伤后的豁达,以及女儿陶陶面对感情的勇敢后,她终于醒悟了。

这可以是一个新的开始,我要趁此良机做回我自己。让我想,我是在什么地方放下我自己的?现在可以拾回来,接住,做下去。

女人首要的是取悦自己。除了好好工作外,能够在外形中细心修饰也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

事业和健康当然重要,而修饰打扮自己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美,从来都不只是为了取悦别人。

美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灵*,是人内在的真善美在外形中的体现和追求。爱情没有了,可以重新找到。而如果精气神没了,却可能影响一生。

何必为了人生的一次伤害,而可怜可叹一辈子呢?

永远不放弃美丽,永远不放弃快乐

生活中,感情受到伤害的人,会常常陷入极端的思想中。比如,她们常会说“我再也不会去爱了”。

可是,一个人没有爱,就会觉得孤独,生活也会变得格外苍凉。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嘴上说“不再爱”,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爱的表现。

其实,爱情或者其他任何一种关系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一天,当爱情来临,说“不再爱的人”,仍然还会去爱。但是,当这份爱情再次失去时,却又还会伤心。

这也许就是爱情和生活的模样吧。

在爱中,我们常常感觉自己很幸福,并且感觉世界是美好的;而感情的消失,我们又常常抱怨爱情的变幻莫测。

后来我们发现:其实所谓的爱情不过是生活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欣赏和要做的事情。

比如说,在镜中仔细涂抹胭脂。

那一刻,只是涂胭脂,不想其他;那一刻,只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