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博乐德2021秋拍即将开拍,中国古董珍玩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啊 http://www.znlvye.com/

北京博乐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12月7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举槌开拍,于12月5日-6日在千禧大酒店进行预展。本次秋拍各类佳藏将分别于「德瑞——宫廷器物」「唯心造——生活中的审美空间」「潮方式-当代艺术及潮玩」「中国书法绘画」「中国古董珍玩」「城市山林——拨云轩藏古代赏石及文房」「恰得古意——当代文人赏石精品专场」七大专场进行展示。

本次秋拍博乐德以高品质、高标准的专业路线,汇集了五百余件重磅珍品,涵盖宫廷瓷器、珍稀佛像、古代赏石、玉器文玩等罕见古董臻品,精品荟萃,佳构纷呈,以飨四海藏家。

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本次「中国古董珍玩」专场集合了近两百件拍品,精选瓷器、玉器、文玩雅件等臻品佳作,琳琅满目,精彩纷呈,期待与四海藏家共同品味这场文化盛宴。

精品一览

明崇祯青花"香山九老贤聚图"大笔海

D:26cm

笔筒圆口直壁,口微外撇,为器型增添几分变化。通体白釉作底,中部通景绘青花人物故事图,人物刻画传神洒脱,构图考究,绘法娴熟,青花发色蓝中见紫,为少见明末青花大笔筒之精品力作,流传至今十分珍贵。笔筒直壁深腹,口径宽广,近底处削胎一周,形成双层台阶状底足,此为转变期瓷器典型修足方法。笔筒胎体坚实,釉色柔和,底部无釉处可见白晰胎体,宛若婴儿肌肤,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发色淡雅清新,画面以松柏.翠竹.祥云.奇石为背景,描绘九位高士于林中文会雅集,其中四人围坐于案前对弈观棋,其余五人闲坐于草地之上,或吹箫.或击板,或抚琴.或弹唱,一派悠然自在之情,尽现于其中。

林间桌前还有四童子弯眉笑目,斟酒持巾,从旁伴侍。从画中人物数量及情景分析,本品所绘故事应为"香山九老图"。相传唐武宗会昌五年(年),白居易邀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李元爽.禅僧如满八位七十岁以上友人于洛阳龙门香山寺相会结成"九老会",饮酒赋诗,歌舞弹唱,并为每人写真画像。此举彰显诗人尊老敬老之情,对后世影响极大,被称为"香山九老",亦称"洛中九老"."会昌九老"。

崇祯青花画风飘逸,色调淡雅,尤其是此时以版画为本绘制的各类人物故事最具代表性。此时器物所绘人物有别于康熙朝的雄健大气之风,更具细腻婉约之感,呈现出一种别样清新之美,因此与康窑青花一样受到世人追捧喜爱。本品胎釉.修足青花发色等方面时代特征明显,流云.草地等细节描绘方法亦为当时所独有,所绘人物姿态各异,神情生动,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其体量极硕大,目前所见同类器,罕有出其右者,且整器保存状态完好,甚为难得,颇值众藏家珍视。

清乾隆哥釉贯耳瓶

H:38cm

清乾隆哥窑釉贯耳瓶,此件瓶形制丰满呈自然圆形状,瓶型,口沿外撇,收颈,颈部饰有贯耳一对,外撇,造型敦实大气,线条升沉委婉,颈部装饰双贯耳,古意悠然,通体敷施金丝铁线,色泽苍雅静穆,光泽厚润柔和,圈露胎处为紫褐色,以摹"铁"之效果,通体施米黄釉,釉质温润,光泽如酥,凝脂微汗。

"金丝铁线"呈大开片布满器物全身,片纹曲直有张力,局部有"冷段白纹"内底片纹较小密集。圈足露胎呈褐红色。底部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穿带瓶因瓶的两侧有穿带或强索的环耳沟糟而得名,也称空带壶.背壶.背水壶等,由上古游戏器具铜投壶演变而来。

铜投壶足下有方形空孔一对,用来穿系绳带,将投壶固定于几架之上以免游戏时颠覆。整器古朴端庄,高贵典雅,为哥窑经典器型。可以说哥窑所有的典型特征都已具备,尤其是包浆自然.油润,光泽沉稳,使人感觉到千古气韵扑面而来,似乎已看到窑工的沧桑风骨和影踪。

清康熙青花锦鸡花卉纹鱼浅

D:62cm

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图安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官窑青花则代表着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准。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改变了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渲染的技法,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最多能分出八九种色阶。

题材方面主要有:植物.山水.动物.人物.故事.以及长篇诗句等。如;松石鹤鹿.雉鸡牡丹,此鱼浅尺寸巨大,广口,平腹,通体绘,锦鸡牡丹穿花纹饰,寓意花开富贵,锦上添花,此品种常见青花斗彩式样,完全青花装饰手法,与两地故宫均有同款样式,皆为斗彩装饰手法,目前市场所见仅此一只,极为少见,底配原红木座,整体比例协调,陈设高雅,装饰空间一隅,欣赏效果极佳,庄重而大气。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H:36cm

唇口,短颈,溜肩,束腹,近足处微撇,器形端庄大方,胎质细腻洁白。通体以青花为饰,用双弦纹分隔出四个装饰带。颈肩相交处绘以一周小仰蕉叶纹,其下为一周如意纹,肩部绘一周四朵缠枝莲纹,腹部主题纹饰亦为缠枝莲纹,八朵硕莲上下分布,枝叶翻转穿梭其间,构图饱满丰盈,胫部绘一周覆蕉叶纹。釉面莹润,釉色微微泛青,青花发色沉稳,略显晕散,显系追摹明初永宣青花之神韵。

清康熙青花"高士脱靴"人物观音瓶

H:49cm

本品敞口,长颈微束,丰肩,鼓腹至下内收,及底微外展,胎坚质细。通体施白釉,釉面润泽。瓶身以青花通景所绘"力士脱靴"图,画面右侧书案后所坐当为唐玄宗,一旁侧立或为杨贵妃,画面正中书案后所坐当为李太白,伸出右脚,由高力士为其脱靴,一官员为其研墨,肆意形骸,潇洒万分。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整器体量硕大,青花发色翠蓝典雅,笔触精细,绘制一丝不苟,颇为难得。

明万历青花琴棋书画仕女大碗

D:21.8cm

本品敛口弧腹,下承圈足,碗形硕大,颇具气势。碗胎质精细,修胎规整,釉汁肥润,釉面光洁。外壁以青花绘仕女图,几位仕女或挂画观赏,或开卷读书,或屏前对弈,或抚琴听音。正是琴棋书画备具,描绘出古代才女之能。碗足墙绘卷草纹,外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书写颇有颜体味道,是当时典型的官窑书写方式。

青花绘琴棋书画仕女图碗最早见于明初永宣御窑。琴棋书画本是文人骚客的专长。明初御窑画师在设计纹样时选取仕女搭配这四门技艺,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不少活力和美感。此外选取仕女作为四艺的载体,这或许是对后宫妃嫔.名门闺秀提出亦应做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要求。

本品是万历官窑对于永宣作品的追慕之作,从器型到纹饰布局均完全一致,只是人物描绘换以万历时的画法。而到了清代康熙时期,亦有同样题材的御窑作品存世。目前各大博物馆及私人收藏中见有明永乐.宣德.万历以及清康熙时期的青花琴棋书画仕女图大碗,完整的记录了明清两代在御窑瓷器制作上的传承脉络,若可成系列收藏,定为收藏佳话。

万历一朝御窑产量巨大,但由于国力衰退,产品品质有粗细之别。本品胎釉质量上乘,青花发色青翠,纹饰描画更是堪称当朝之冠。此中种种均可体会追慕永宣之良苦用心,如此堪称冠绝的万历御窑佳器,实为不可多得的收藏尚选。

明官窑三足炉

D:10cm

此炉板沿外折,呈六瓣葵花式,短颈收束,折肩,腹部圆鼓,颈部至腹部均随口沿作花棱状起伏,腹下环收,下承三锥形足,其势外撇,俯视呈三角形分布,膛留有一小孔,以防在烧制过程中开裂。通体施灰白乳浊釉,厚若堆脂,温润似玉,光敛内藴,凸棱处釉层较薄微泛赭褐,釉面可见金丝铁线自然开片,纵横交错,视觉感受极佳。足底无釉,露灰褐坚致的胎体。

整器以青铜鬲为蓝本,然又融入了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大小适中,造型古朴雅致,葵花状起伏的造型与腹部饱满的处理,形成了直线与曲线的对比,使器物造型更富有线条的变化,振荡出动静谐趣的韵律。

明酱釉梅瓶

H:42cm

此瓶高挑修长,细窄口,圆肩,束腰,通施酱釉,釉色沉静古雅,足底露胎。全身上下多处刻花:口沿下双钩弦纹两道内划荷瓣纹一周;其下再双钩并用单钩两道弦纹,里面刻连枝牡丹叶纹;胸部双钩两道弦纹之间满刻缠枝荷花纹,花瓣以刀斜挑,深浅灵动,摇曳生姿,茎叶同样以斜刀一深一浅刻画,明暗对比鲜明,舒卷自如;再下满刻连钱纹,连钱纹之下双刀刻双层草叶纹。

五层纹饰风格流转变化,可想见匠人运刀自如之功。耀州窑梅瓶如此件之大之精之全者。实为难得。

清嘉庆炉钧釉双耳海棠瓶

H:32.5cm

嘉庆朝前期御窑厂瓷器烧造基本沿袭乾隆一朝,制瓷工艺依然保持较高水准,无论从瓷器的品质还是艺术水准来看,都几乎与乾隆朝无异。本品正是嘉庆朝早期御窑厂延续乾隆制瓷工艺之作,其艺术表现力不输前朝。炉均釉为雍正朝御窑仿钧器时所创,以低温烧就而成,为单色釉之名贵品种。

《陶成记事碑》描述为‘色在广东窑与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过之’,在其所载试配成功与通用的十九种釉水品种中,炉钧釉居首,颇受皇室青睐。传世所见多见雍正.乾隆御制,此式嘉庆海棠例实属罕例。

清康熙五彩花鸟纹大缸

D:62.5cm

康熙晚期御窑厂为宫里烧制一批形态硕大的花盆,见有圆形.长方形.六方形.八方形.海棠形等器型,品种则分别有五彩.青花.斗彩器等。纹饰多样,兼备山水花鸟.神仙贺寿.龙凤祥瑞,是为康熙御瓷中颇为令人瞩目的花器。

此件五彩花盆通体呈圆形,折沿外翻,板沿宽厚边缘起阳线,造型委婉有刚性,做工精致富有力度。盆身外壁以五彩为饰,为红.黄.黑.深绿.浅绿.碧绿.翠蓝.茄紫八色,为鹤鹿同春图等,以黑彩勾勒轮廓,线条挺立,乱石崚嶒以各式绿彩设色,色阶丰富,立体感强,其绿彩鲜澈透明,在洁白的釉面映衬下葱翠欲滴,而矾红纹饰则于浓妍华丽中显端庄稳重之质,细观之,其矾红颗粒饱满且富质感,是为康熙朝矾红所特有。所谓"五彩华贵,青花幽靓。"康熙五彩冠绝一时,为世人所重,画法独特,风格一绝,均令后世难以企及,诚如《匋雅卷上》所评"康熙彩之颜料,因非后世所常有。论其画手高妙,不但官窑器皿,仿髴王恽,即平常客货,亦莫不出神入化,波澜老成。"如斯情态,由此瓶即可窥见一二。

折沿下自右向左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款,与同时期盘碗类的款字相比用笔结字有所不同,为此类花盆款书独特之处,或是写款位置局限所致。工艺精细,足见珍视。此件花盆为典型的户外花盆,大器恢弘,深沉静穆,制器考究,非寻常制瓷工匠所能为,在康熙时期主要陈放在紫禁城后御花园(北花园)和慈宁宫花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斗彩神仙故事图六方花盆"底部墨书"北花园",说明曾供北花园使用。另外,北京西郊的畅春园也是其主要使用地点。因为畅春园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建造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康熙后期开始玄烨大部分时间驻驿于此。此园林面积广阔,花卉陈设所需数量更远胜后廷二园,花盆自然需用甚多,此类花盆正为应景所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相同器物的残器,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清雍正黄地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H:30cm

黄地青花是在烧成的白釉青花纹饰外填以黄彩入炉低温烤烧而成。具有色地淡雅.纹饰浓重的特点。黄地青花早在明代就已见有,清代《南窑笔记》已记载有:"宣德有青花填黄地者"。入清以后,这一品种继续烧造,但器形.纹饰则较明代更为丰富,尤以康雍乾三朝产品最为名贵。唐英作《陶成纪事碑记》中称此品种作"仿青花黄地器皿"。《制造瓷器则例章程册》则载:"宣窑黄地圆器,每尺画青花工饭银二分六厘五毫。"

据清宫文献及传世品统计,黄地青花器以乾隆及光绪两朝器物最为丰富,而雍正器则相对鲜见。此梅瓶口微撇,短颈,溜肩,敛腹,圈足。通体绘以黄地之下,绘青花缠枝纹,口沿下及足墙绘两道弦纹。此器造型纹饰秀雅,反映雍正帝推陈出新的风格及精益求精的品质。雍正皇帝对景德镇御窑生产从设计造型至纹样事事亲力亲为,所造之皇家用器,均须待他批准后方可烧制。在督陶官唐英的协助下,取传统样式融合新颖元素,所制瓷器无不精美,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准。

清雍正内青花缠枝花鸟外海水纹大盘

D:50cm

此件青花盘青花发色沉着纯正,纹样舒朗典雅,釉面均亮,可与永乐.宣德瓷器相提并论。体型偏大,制作工艺难度高,掌控不好很容易变形。胎质淘洗精细,烧结度较好,全器青花呈色深蓝凝重,花瓣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以晕染的效果呈现,自然细腻,纹饰描绘写意流畅,绘工精细,布局疏朗,为雍正官窑摹仿永宣青花之杰作。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双耳六方瓶

H:50cm

本品外形敦实而线条硬朗,稳重恢宏而气息尊贵,其纹饰自上而下繁密铺陈,见有卷草纹.如意云头纹.缠枝莲纹.缠枝花卉纹.海水浪涛纹等六重之多,其中缠枝花卉和缠枝莲为主题纹饰,分居肩部与腹部,纹饰虽见繁缛但层次清晰,每重纹饰之间均有留白,对比鲜明,予人异常醒目之视觉效果。

其布局疏密有致,绘画精湛,运笔流畅,点涂错落,古雅尽显,胎骨精良坚致,釉汁温润如玉,皆良器之品格。青花之色,一如水墨,苍妍雄浑。整体装饰风格流露浓厚的雍正朝遗韵。圈足平实厚重,外底书青花乾隆年号六字篆款,规整有神,为乾隆早期写款之特点此式造型。

清青花龙纹双耳六方瓶

H:58cm

六棱瓶,敞口,长颈,双螭龙耳,丰肩,下收,足部外撇,修长美观,气势庄重。,青花纹饰,图案丰富,层次分明。六棱分别绘龙纹,双角五爪,且为正龙,形象威武,各龙双爪抓宝珠,内有篆体寿字,祥瑞吉庆。与之对应,颈部之六棱亦有篆体寿字各一,相得益彰。整件作品青花明快,器底青花写款"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工整。

清青花"喜上眉梢"大天球瓶

H:66cm

此器口微外侈,直颈,鼓腹,圈足。器形高大,胎制坚密,足底露涩圈。白釉为底,纹饰疏密有致,颇富巧思,图为折枝梅花,枝干遒劲有力,曲折横斜,梅枝间栖落四只喜鹊,寓意"喜上眉梢"或称"四喜图"。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二行青花篆书款。此瓶器型硕大,线条流畅,饱满圆润,胎釉俱佳,所绘梅花树干弯曲遒劲,枝桠交错,摇曳生姿;灼灼盛开的花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皆俏立枝梢,神采奕奕;多只喜鹊栖于枝头,姿态各异,顾盼生姿,令画面生机盎然,生趣无限。明丽而不流俗,富贵亦不失雅致,寓意吉祥。本件作品青花装饰尤为少见多见粉彩,青花靓丽色泽明快为晚清仿乾隆慕古佳作,甚为精希。

清咸丰粉彩九龙闹海图贯耳瓶

H:40cm

本品直口,长颈,折肩,直腹微弧,下承圈足。口沿描金,颈部饰黄地粉彩双耳,上绘红蝠粉桃,外壁饰白地轧道海水纹,其上以粉彩绘九龙纹,瓶颈双龙对起,红龙全身描金,气宇轩昂,白龙俯冲,黄鳞紫脊,威震八方。腹部正面绘一正面龙纹,通体描金,角似鹿,鳞似鱼,张牙舞爪,呼气成云,龙身蜿蜒,眉眼须发,刻画精细。九龙颜色各异,细颈五爪,矫健有力,矫首昂视,气凌九霄。三色祥云迤逦,火焰飞滚,诸龙苍健凶猛,叱咤风云,气势凌厉,寓意“九龙在天,天下大治”。外底施松石绿釉,中心以矾红书“大清咸丰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咸丰时期由于社会局势动荡,御窑厂在咸丰五年(年)基本停烧,有序烧造仅有四年,故目前所见咸丰官窑瓷器数量极少。咸丰御窑数量虽少,但品质却都颇高,若本品则为颇少见的咸丰陈设器,纹饰布局、装饰技法等沿袭乾隆朝制式,器型端庄大气,纹饰艳丽精致,填色描金细致入微,实乃咸丰御瓷典范,颇具收藏价值。

清乾隆青花洋彩描金缠枝"福寿连绵"海棠水仙盆

L:25cm

青花洋彩为乾隆官窑中的特殊品种,以釉下青花和釉上洋彩描绘纹饰,形成不同于粉彩和青花五彩的装饰效果。据清代宫廷档案记载,乾隆四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九江关监督额尔登布进贡的物品中,有白地青花洋彩玉堂富贵宝月瓶一对,应为与拍品相类的品种。水仙盆通体以青花洋彩为饰,强调色彩渲染的层次过渡,更真实表现花卉质感与色彩,具有典型的乾隆时期宫廷风格。

此作品为乾隆时期青花加粉彩代表作品,口沿四方窝角外口沿描金四足微撇,底部支烧,近足四周绘如意莲瓣纹一周,通体绘青花缠枝加洋彩云蝠纹,器型典雅高贵,此类品种并不多见,珍罕程度可见一般。

清光绪粉青釉加粉彩九桃纹贯耳瓶

H:30.5cm×2

贯耳瓶造型最早出现于宋代官、哥等窑瓷器上,其器形制为仿青铜器汉壶造型。器长方口,直颈,颈部两侧塑方形贯耳,溜肩,扁鼓腹,长方圈足,内书“大清光绪年制”青花楷书款款。器身以粉彩装饰,器口绘云雷纹一周,腹部饰纹为九桃纹,桃干曲折结数枚鲜桃,蝙蝠灵芝,蝠即“福”、桃为“寿”,寓意福寿双全。色彩艳而不俗,为清光绪朝官窑典型器。

贯耳瓶在光绪朝烧造极多,而且传世量很大,但是像此种外壁绘九桃纹样的贯耳瓶很少见,并且从所绘洞石.桃枝.桃实来看,不落俗套,宛如一幅水墨画,由此可见作者书画功底深厚,对颜料与瓷器的融合恰到好处。

清乾隆黄地粉彩轧道开光诗文福寿描金双耳壁瓶一对

H:14cm×2

壁瓶敞口束颈,作半瓶状,颈间双螭耳,粉嫩娇艳,通体施黄釉为地轧道,缠枝西番莲描绘细致,设色精雅。中间开光御制诗文底部以金彩写"大清乾隆年制"单行款。

此器粉彩花卉色彩雅致,画工精细,口.足及开光处均用金釉描边,处处体现出雍容浓郁的宫廷气息,为乾隆一朝壁瓶器类的经典之作。

清道光粉彩婴戏灯笼瓶

H:29cm

本品灯笼瓶造型规整大方,广口外撇,短颈筒腹,下承圈足,底部"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矾红篆书款。内壁与底施松石绿釉,外壁粉彩绘饰。瓶口与足边描金,足墙饰回纹一周。颈部与瓶身下部,以胭脂红为地,其上以黄.绿.粉.白.蓝等各色彩料绘缠枝宝相托"卍"字纹,勾莲婉转,花卉妍丽,缤纷夺目,间隔蝠衔带板悬于四周,纳福吉祥。上下以如意纹一周为界,瓶腹施白釉开光,通景以粉彩绘婴戏图,可见青松楼阁,崇山峻岭,小桥流水,奇石俊逸,所绘小童衣着艳丽,姿态各异,或吹笙,或戏鸡,或手持宝瓶,或耳畔私语,神态怡然,天真烂漫。留白处衬以花草.竹石.芭蕉.栏杆。整器设色清新柔美,绘画流畅细腻,洋溢出一股如书画般清新.优雅赏心悦目的画面,将婴戏图呈现出天然之趣。

清康熙黄釉暗刻云龙纹碗一对

D:12.3cm×2

本品敞口,弧壁深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胎薄体轻,制作规整。内壁及外底施白釉,釉面润泽,外壁通施黄釉,釉色娇艳,通景暗刻云龙纹,龙躬身翻腾云中,身形矫健,仰头瞋目长啸,气宇轩昂,是十分典型的康熙时期龙纹形象,刻工精湛,巧若天成。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款字清秀,书写工整。

清乾隆茶叶末釉贯耳瓶

H:34cm

此瓶口呈四方倭角形,长颈,鼓腹,长方形圈足。颈部饰双贯耳,腹心突起杏圆。器身通体施茶叶末釉,釉质坚致细腻,釉色苍雅静穆,色泽苍雅静穆,极富凝重古朴之感。底足圆润而饰黑褐之色,以摹铁足效果。底款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篆法精妙,笔力遒劲。此器乃乾隆时期唐窑佳作,且因茶叶末釉专供皇室,因而本器为乾隆御瓷珍品,地位尊贵,保存良好,殊世罕见。

清道光粉彩"金玉满堂"纹缸

H:39cm

本品器形恢弘,气势雄伟,口沿绘各色回纹一周,缸身满绘鱼藻纹,金鱼全身朱红长尾,片片青萍鱼藻似落花般点缀于间,寓意"金玉满堂"。画工与施彩甚为精妙,诸彩妍丽而不俗,出色匀净明亮,秉承雍乾二朝御瓷之画法,重现盛世之神韵。

全器釉色亮青滋润,设色秾美妍丽,画笔灵动挥洒,构图繁而不乱,线条连贯流畅,更显含蓄柔和之美。

清康熙黄地五彩二龙戏珠纹大盘

D:36.2cm

盘形硕大,盘沿平折,弧壁.圈足。该器通体内外满施黄釉,盘心绘赭色和绿色两条巨龙戏珠,矫健有力,神态威猛。周围绘以素三彩折枝花卉,折沿处绘几何吉祥级饰。外壁绘饰四条飞龙,祥云缭绕。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整器色彩典雅,绘画精细,为清代素三彩器之精品。

清乾隆釉里红福禄寿万代螭龙纹四方瓶

此瓶作四方形,圆口.短颈逐下外撇,四方足。四方瓶折沿处平直,线条明确。釉面白中闪青,亮泽润洁。颈部.足墙饰如意云头纹一周,四面边缘几何夔龙纹,乾隆时期铜红呈色良好,本品亦然,纹饰清晰,无晕散,且细小的纹饰可见。底部施白釉。此瓶圆口方身,方中有圆,天圆地方,符合东方传统思想。纹饰以蝙蝠.花朵.祥云为主,寓意吉祥,有"福寿双全"之意。

明龙泉窑青釉大盖罐

罐短颈,溜肩,上腹饱满下腹斜收,矮圈足。外壁自颈部向下至足端以整齐排列的竖直出筋装饰。通体暗刻折枝花卉,曲线起伏平缓,给人以流动的韵律感,盖顶狮钮,盖口出沿,顶端隆起部分自钮处作出筋条棱为饰。观其底部,可知是在成型后将底部挖空,然后填以比挖空略大的.向外微凸的饼状坯,再施釉烧成,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厚重的圈足开裂,为元代龙泉窑典型工艺。

器造型稳重大方,浑厚淳朴而又不失秀媚,釉色苍翠丰腴,光泽感强,细腻温润,质感甚佳,极富设计感。为中国瓷器之名品,因器盖作成覆荷叶状而得名,其器型始见于南宋龙泉窑,至元代较为盛行。此对龙泉窑青釉为元代龙泉窑之典型器物。龙泉窑青瓷中当属罕见,其保存难度可见一般,完整保存至今,实属难得,当为爱者所宝,藏家所重。

清乾隆茶叶末洒蓝釉葫芦瓶

H:24cm

瓶为葫芦式,直口,通体满施茶叶末釉,釉面密布绿色和黄色的细小斑点,犹如茶叶粉末,色泽深沉庄重,与优雅的瓶身相配,典雅大方。且葫芦是长寿的象征,并谐音"福禄",秀雅中蕴美好寓意,诚为皇家青睐之物。瓶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葫芦瓶流行于清雍乾时期,有圆形和扁形之分,圆形如本品,葫芦器身施炉钧洒蓝皮球花二次装饰更显富丽堂皇,两种釉色相互辉映,庄重典雅,珍惜少见。其造型优雅秀巧,寓意吉祥,备受喜爱。

清早期大漆描金云龙纹花几

H:75cm

本件大漆描金香几装饰华丽,气势堂皇。几面呈圆形,高束腰,几身通体施漆,几面描金绘描金云龙纹,牙条及腿部外侧以金漆勾边饰缠枝花卉纹。整体造型自然优美,线条自然流畅,装饰富丽堂皇,色彩明丽,纤秾合度,极富美感,为难得的清代漆器家俱极品。

清乾隆御制大漆描金赶珠龙纹诗文墨一套

"大清乾隆年制"款、带黑漆描金云龙纹盒、盖题识"御制罗汉赞墨"

L:7cm×18

此套御制墨一套十八笏,十六笏分别描绘十六应真图,一面阳镌罗汉,右上方阴刻填金排位及尊者号,背面阴刻填金不同书体御赞。另有两笏墨阴刻填金此图来历。由此可知此套御墨化裁于徐扬《仿贯休罗汉图》,御题诗句录于《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二集四十一卷,诗名“徐扬仿贯休罗汉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