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是一年七夕时金风玉露缀成诗 [复制链接]

1#

作者:莫敏妮

月初去了绍兴一带,品尝文人笔下常提及的莼羹菰菜和鲈鱼脍,游荡于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这里的每一片风景,都渗透着梧桐、香樟、柳树的婉致气息,这些,都可以浸润出辞藻华丽的文字与极具灵秀之气的艺术。你看,江南的温婉和美丽多情不就从越剧《梁祝》到《白蛇传》等折射出来了吗?人文景致,桨声灯影里,都是适合流连把玩、吟咏描绘的。

仰慕沈园,皆因两首《钗头凤》。大概江南烟雨幻化出绵绵密密的湿冷,有时是受不了的入骨凄美,陆游与唐婉的故事便是如此。沈园虽小但玲珑优美,集宋代亭台楼阁水榭建筑之美大全,春有杨柳楼台青,夏有芙蕖出渌波,秋有桂子月中落,冬有腊梅花开盛,步移景换,入诗入画。陆游与唐婉的故事令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寻迹至此,《钗头凤》词提于壁上,读之怅然。小酌几杯*藤酒,独语斜阑,难,难,难!八百年前“断云幽梦事茫茫”的嗟叹声犹在,而雾色苍茫,藤蔓灌木、荷叶田田把才子佳人的故事都淹没在一眼碧色中。坐乌篷船闲悠悠地从沈园到三味书屋,恍若从前坐船逆行去听戏唱曲。

绍兴最江南,静谧氤氲,淡雅淳和,你能感受到的一切内涵皆是那一低头的青石板风情,那粉墙黛瓦的人家,傍着小桥流水,岁月流淌在安静的巷陌中。园林、水乡何必一次游尽!文化之地少不了抱一抱少年闰土,寻醉在咸亨酒店里,做一回“欠十九钱”的孔乙己,几粒茴香豆,一口*酒,一块香喷喷的臭豆腐便可以“之乎者也”;端坐在“三味书屋”那八仙桌前,做一回严厉的私塾先生,似乎看到周家三兄弟在那种着腊梅、紫薇的后花园里玩耍。回来后满脑子却是高遏行云的文化巨人蔡元培,找他的著作与思想、美学文章细看。蔡元培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高举“思想自由”、“兼容包办”的办学理念,支持新文化运动。“我本来很注意于美育的,北大有美学及美学史教课,除中国美术史由叶浩吾君讲授外,没有人肯讲美学。十年,我讲了十余次,医院停止……设音乐研究会,请萧友梅君主持;均听学生自由选习。”蔡元培对美育之重视,引起我无尽的敬仰。想起朱光潜《人文方面几类应读的书》中所说:“我以为一个人第一件应该明确的是他本国的文化演进、社会变迁以及学术思想和文艺的成就。知道它的长处所在和短处所在……我赞成多读中国古典和西方古典。”又是一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之时,我们何不听听中国古典的浪漫之音呢!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草桥店梦莺莺》

想着你废寝忘餐,香消玉减,花开花谢,犹自觉争些。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西厢记.张君瑞庆团》

曾经消瘦,每遍犹闲,这番最陡。[红云]姐姐心儿闷呵,那里散心耍咱。[旦唱]何处忘忧?看时节独上妆楼,手卷帘上玉钩,空目断山明水秀;见苍烟迷时树,衰草连天,野渡横舟。

这些辞藻精美的剧文,明代万历、天启、崇祯年间都留下千秋绝艳的印本图,每每赏玩不已,沉迷其中。像《西厢记.端正好》这样的词,倾倒了无数文人学士,明代冯梦龙的《明清民歌时调集》中把归入,并变成了“碧云天,*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秋江上的芙蓉。尽都是离人泪。“读金圣叹所评《西厢记》,能令千古才人心死。”对清人李渔《闲情偶寄.填词余论》这一句,感触尤甚。如果文学批评可以认祖归宗,如果书评人可以投门入派,那么至少有两位大咖是绕不开的,一个是脂砚斋,一个就是金圣叹。金圣叹的舅父钱谦益,乃清初诗坛盟主之一,柳如是的丈夫。家族的文化传承与影响实在是很深很深的。而明至清数百年间,在戏曲方面又懂创作又懂理论的、尤其深知戏曲的舞台性特点的,当推李渔为第一人。李渔之后以至清末数百年间,亦鲜有过其右者。

明代汤显祖《牡丹亭》

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惹下蜂愁蝶恋,三生锦绣般非因梦幻。一阵香风,送到林园。

绣花裙褂水袖、钿头银篦胭脂,点翠步摇晃曳,美丽柔弱的女子叹息所有的良辰美景奈何天都是自己的。丽娘这种感怀,也让天下有情痴的女子潸然泪下:“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

《惊梦》戏文美得让灵*出窍,这含情拂水袖的娴静娇羞,这轻摇折扇的怅然若失啊!哪一句水磨调不是美得不忍离去!看得直掉泪,发现很多人与我有共同之处,就是喜欢一个人去剧院看戏,我总认为,一个人的寂寞与哀愁最适合听昆曲的。《牡丹亭》是发生在园林里的爱情,再一次实证了自己的偶感,园林、水乡何必一次游尽!

明代高濂《玉簪记》

《玉簪记.琴挑》

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抱琴弹向月明中,香袅金猊动,人在蓬莱第几宫?

《玉簪记.琴挑》

长清短清,哪管人离恨。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云掩柴门,钟儿磬儿枕上听。柏子座中焚,梅花帐绝尘。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先声告白“借离合之情,写兴忘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他那精雕细琢的曲文,依稀能闻到三百年来不曾飘散的媚香。秦淮柔波,流不尽被胭脂水粉浸润过后的苍凉。这部戏被梁启超认定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剧,他于其中做了详细的历史勾沉、考释、订正。“大抵人生聚散中,灞桥官道雨濛濛”,梁启超用孔尚任的《小忽雷开场诗》开始《桃花扇》的批注,最后以顾炎武的《桃花溪水》“惟有桃花年年开,溪水年年满,为君酌酒长无愁”作结。我们也于其中窥见戊戌变法主要人物的历史观和思想观。既然是历史剧,对那段纷乱的历史可略加了解。侯方域乃明末清初散文大家、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他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依当时人的眼界,能称得上英雄的恐怕就只有东林*人了,自古美人爱英雄,歌尽桃花扇低风,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相遇也不是偶然的。香君气性,忒也刚烈!可怜的她,一个小女子却背负着整个家国恨。纵观整个昆曲里,《桃花扇》最不像昆曲,少了许多缠绵悱恻。柳如是虽有义,但到底还侠骨柔情,李香君却更侠骨为甚,生平最仰慕一个“节”,节烈得超过了很多男子。细细想来,她真的爱侯方域吗,还是就爱东林*人?

清初洪昇《长生殿》

《长生殿.惊变》

携手向花间,暂把幽怀同散。凉生亭下,风荷映水翩翻。爱桐荫静悄,碧沉沉并绕回廊看。

《长生殿.闻铃》

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

七夕听昆曲《长生殿.密誓》最应景,“长生殿里盟私订。问今夜有谁折证?是这银汉桥边,双双牛、女星。”《红楼梦》里龄官在元妃省亲时,就唱了这段密誓。而我对大冠生举袖与旦拭泪之句“妃子啊,休要伤感。朕与你的恩情,岂是等闲可比”心有戚戚焉!所谓世事无常不过如此。雨天则听《长生殿.闻铃》最生情。唐明皇对杨玉环的追思让人泪沾衣襟,他反复吟唱,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可惜他的玉环再也听不见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杨玉环,一朵娇艳的玫瑰花绽放在大唐盛世的最高峰。

唐明皇与杨玉环双方至死不渝的爱情,是有其现实基础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燕燕莺莺,朝朝暮暮。谁人不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野史记载,大唐开元年间,为了满足杨玉环吃新鲜荔枝的心愿,李隆基命修凿栈道——荔枝道,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将南方新鲜荔枝送往华清宫。学诗不精,一直以为玉环品尝的荔枝来自岭南,却没料到是盛唱《竹枝词》的巴蜀地区。也不怪我,岭南荔枝历史源远流长,追溯更远的西汉,《西京杂记》中说“尉佗献高祖胶鱼、荔枝,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说的是南越王赵佗向刘邦进献海鲨和荔枝,高祖回赠给他蒲桃锦四匹的故事。又一年的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世间多少有情人,洒泪惟吟《长恨歌》。

经典折子戏,水磨腔伴着雌笛,浅唱兼低吟,一个身段,一个眼神,一颦一笑,咿咿呀呀就年了。袅袅绕绕阴柔地弥漫出忧伤美,又生出丝丝怜悯,忘记了时间,原来这样本可以一辈子的呀!《红楼梦》中贾母是个高雅时尚的玩家,她是我们儒家宗法社会的代表人物,她的审美水平非常高。史太君对听风雅的昆曲有“借着水音好听”的独特见解。此时正是贾府的繁盛时分。道不尽的《红楼梦》,无法不赞叹曹雪芹的深厚美学功力,更有我们怀念的是回眸迢迢一眼,不可追的鼎盛岁月,无论是红楼梦,还是时代,还是我们自己。

七夕,相从而乞,一代代相传。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葡萄架下,谁家女儿乞巧听私语?从前的我一根针能同时穿四条线,竹篮子编织得又快又好。如今我向织女祈求,浣花溪水薛涛笺,怡然自得且不再怅然若失,写下更多对美学的体悟。所谓人生的繁复,一个细节,一份情怀足矣。

enjoyGUDIAN

有温度,更要有深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