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问完这3个问题,80电视剧好坏基本都可 [复制链接]

1#

在具体聊这部剧之前,先简单粗暴的解决一个繁琐复杂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好的影视作品?对于电影来说,绝无定论,没有统一答案;但对于电视剧,记住这3个标准就够了。

1电视剧最重要的是什么?人物!人物!人物!
  2人物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个性!个性!个性!
  3个性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反差!反差!反差!
  我必须将答案说三遍。这3个问题问完,80%的电视剧的好坏基本都可以定性,定性的准确率80%。所以,当你观看的一部电视剧在被问及上述问题的时候你却无法快速回答的话,是否值得继续追就存疑了。记住,这个办法屡试不爽。

行,不废话,直接上我对《红色》的总评:这是年中国电视剧的良心,这同时也是年最满满的恶意。什么是良心?就是看了这部剧,可以让绝经的大妈重拾少女心,让顽固的公知争相去入*,抗日剧要都有这个水准,*府花在网络评论员身上的工资能省一半。什么是恶意?就是单身狗怎么说也算是动物,却被这部剧从头到尾肆意虐待,那溢满在每一帧画面,每一处言语的浓情蜜意,反复蹂躏着独身者最后的尊严。我已经不记得上次一集不落的追国产电视剧是什么时候了,严格算起来应该是还穿开裆裤的时候看的《宰相刘罗锅》;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发现那么有电影质感的电视剧是什么时候了,即使拿去影院公映也能跟不少影片比划比划。高速摄像,平行/交叉剪辑,布景调光,分镜脚本无一不精细妥帖。光看那三分钟的片花,可谓将一部戏的张弛剪得是淋漓尽致。
  这部剧直接提出了一个全新剧种:言情悬疑抗战剧。更可喜的是,这部戏掌握了核心技术,一举填补我国电视剧史的空白,鉴于这个星球上只有我国拥有“抗日”题材,《红色》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世界首创,走在时代的前列腺上。其实前面这些都是次要的,如前所讲,电视剧的成功只在两个字:设定。
  既然讲设定,我们就先挑几个人物来看。

男主角是菜场上班的会计,没事下班拎个鱼,买个瓜,回家吃饭找妈妈。
  皇*喊他问话,他惦念着家里的半只鸭
  青帮抓他喝茶,他非要先把女友送回家
  巡捕求他断案,他怕惹麻烦顾左右言它
  总之,面对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看穿却不说透,只愿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不求闻达。
  智商奇高,高到看一看案发现场,脑里就能搞事件回放。老实体弱,晕血色盲,但却能在跟女主暧昧压马路时,发现有人跟踪,央求不过直接将对手放躺。
  炒饭,擦鞋,修表,砍价,脸长;护短,拎包,格斗,卖萌,拆枪;做炸弹,讲日语,背黑锅,写情书,当木匠;样样得心应手,俨然一副“都敏俊”的模样,要我说,却又比教授生动可爱得多。上海男人的形象,草草几笔,跃然纸上。

张鲁一的徐天,如同黎明的世钧,是打骨子里契合角色的,少一分显寡淡,多一分显累赘。他的出彩诠释,不得不说是能遇到这样一个角色的幸运。
  女主角,十指不入阳春,自有大户人家的得体与礼数,带着几分单纯,傻气和甜腻,玛丽苏却讨喜,俏皮的小性子,细腻的小心思,眉眼间透着万种柔情,鼻息里尽是呢喃软语。胆小怕事,却又屡屡暗杀得手,乱世之中,有勇气与未婚夫一同受苦受难,横遭抛弃,却不曾有过半句怨言。她所遭受的不幸,即使上完《知音》封面故事,估计也够用到《好声音》四强赛。她有一个女孩子的矜持与娇羞,却也超乎寻常的自爱与克制。近年的电视屏幕上终于能有一个在遇到男子约会迟到却能佯装无事,报以微笑的女子,终于有一个愿意无条件信任,等待情种绽放,绝不取闹猜疑的女子
  四十二岁的陶虹笑起来,柔柔糯糯,满是她二十四的样子,徐峥那秃瓢儿倒真是捡了个大便宜。
  说它是抗日剧,其实打*子的戏份只是个死龙套,倒是感情戏拍的实在是浓墨重彩,超出预期的高完成度。几处配乐下给的镜头竟看出了一丝《花样年华》的意味。我敢打*:编剧那个胖乎乎的老男人,一定是晋江文学,红袖添香,起点网文的至尊会员,没少受这些荼*,若不是长期侵淫此中,决难有如此细腻精准的拿捏和流露。这秃子要是不做编剧,开班叫人谈恋爱估计也能搞得风生水起。

其中,尤以男女主角的这一场“纯情房东俏房客”的情爱戏码最为传神
  男主角坠入爱河,真是应了那句“老男人谈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年过而立的处子,战火纷飞里,遇上可心可意的姑娘,只一眼,到底是肆无忌惮的烧了起来。可又总归被拘在四方的老房子里,烧不出个燎原。所以,我们总看到他心中热烈的爱如奔突的地火,却又只是温吞木讷,似有似无的外溢,难在他言行中察觉分毫。
  两人带点欲言又止的小甜蜜,几分心照不宣的小默契。彼此的关系妙就妙在这妙不可言中,撩拨的观众奇痒难耐。相见时的拘谨,背地里的窃喜,尽在那细雨中的漫步,公园里的偎依,评弹馆的相望,冷风中的等待里了。更为可喜的是,电视剧里终于有了一段不“作”的感情,两个人有了误会就讲出来,解释开了就翻篇,决不耿耿于怀。其实要换到别的剧里,男女主角那些误会,随便挑出一个来估计都够扯个台版《意难忘》的长度出来。每一场戏都不带有多一丝的渲染和苦情,将气氛和意蕴调配的恰到好处,干净利落却又绵绵不绝。配着轻缓的曲子,柔和的色调,点滴倾泻,好一段细水流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心如刀绞的挂念,乱世里的才子佳人,逃不出一段荡气回肠。所幸有情人劫波度尽,相守相依,直教恋爱的人想分手,单身的人想尝爱了

其实良人结缘,活在动荡的年月里,理应有一番悲苦,可巧就巧在导演将这份情小心翼翼的留存在乱世的桃源里。
  一个同福里的巷子,集结了上世纪四十年代里弄的市井百态。提及上海,耀眼的灯红酒绿,纷扰的车水马龙,时尚,现代,堂皇,模糊了它本真的模样。而《红色》却精准的撇开这层外衣,在寻常百姓中勾勒了原本属于这一座城市的记忆:钟形帽,旗袍衫,老怀表,木鱼馄饨,纸伞雨巷,青瓦石台。一口吴侬软语,互道的是家长里短,承载的是世态炎凉,日子里的细碎琐屑,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到底是中国人解不开的情结。
  我喜欢极了编剧对女性角色的态度和处理。终于,不再看到被物化,被支配,甚至被奴役,如同行尸走肉的女性,借着老捕头之口,导演更是来了一句“我跑了几十年的江湖,绝对不会瞧不起女人。”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柳如丝。(私以为,她同徐家妈妈,是这部戏顶有嚼头的两个角儿)
  媚眼如丝,佳人如是。
  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
  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满是穿梭在风月场中的驾轻就熟,一曲《假惺惺》,怕是早看透了这世间的把戏。红唇香烟,凝脂粉底,绫罗绸缎,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骄傲的不可一世,我行我素到蛮横无理。饶是如此,只一遇那个一身正气又愣头愣脑的小巡捕时,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上演了好一出女追男的戏码。
  我生怕一个流落风尘的歌女在遇到让自己心跳的人时会自卑而怯懦,但这一句“我身子干净,但是心脏”怔了我好久,怎能不让人拍手叫绝?
  再瞧这两句告白:“我喜欢什么?我喜欢你。你不喜欢我,我就喜欢钱,你若喜欢我,你就是我的命。”“他要是残了,我养他;他要是坐牢了,我给他送饭;他要是活蹦乱跳的,我享福。”瞧这浓烈的真性情,怎能不让人手忙脚乱?
  可你看,尽然如此热烈的女子,却也怯懦的可爱的时候:“我告诉你啊,我可真上道儿了,你可别把我扔半道儿上,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到时候就真没人要了。”终于,坐在门前的石阶上,摘了耳环戒指,褪了胭脂水粉,她等了许久,一直没有人出来,她也没有进门,但这次一准没错了。单车后座,也寻了个坚实的臂膀。话说回来,柳姑娘讲“除了我男人,什么都是虚的”。这话原是不假,不过当真娶了这尤物,估计男人也得虚了

其实,相较之下,男二男三倒是简单鲜明的多了。
  男二号铁林死轴,死轴的人都简单: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你待我好,我替你插刀,出生入死,了不起俩肩膀抗一个脑袋。偶尔再点缀些许萌态娇羞,活得虽少不得愤恨,倒也清爽。
  男三号金哥讲的所有话语,剪辑下来一定是中国关系社会里最经典的教案。他实在油得紧,一套太极打的是八面玲珑,密不透风,拍马屁献媚的功夫,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只怪生不逢时,做了大奸大恶,放到现在,人不地道,但也绝非等闲。前世苏公公那套揣测圣意的本事,不仅分毫不差的学来了不说,还更加滑头了。
  一不小心废话那么多了。最后的最后,抓两个细节吧。
  当女主角说到“我在这世上已经没有别的亲人了”并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交给徐妈妈时,面对这个儿媳,徐妈妈表现的不是赞赏,而是沉默良久,爱怜的叹了一声:“田小姐,命苦哦”只六个字,我便知这是真正视若己出了
  当柳如丝一番凛然之后,白老板转身,“走吧,妹妹,别让我再看见你。”只觉他还算个有底线的生意人,而后一句:“九一八之后,都是亡国奴”就让人喘不过气了。
  当镜头给到桃花掩映下的延安时,几乎一整部戏都无迹可寻的主旋律寻得了一处安身,不禁拜服:杨导,真是狡猾,站着把钱给挣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