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妆为什么看起来很富贵 [复制链接]

1#

文化菌说:

你知道唐代女子用什么化妆吗?

她们又怎么化妆?

化什么样的妆?

盛唐时的长安是世界的潮流中心,一千多年前的长安,聚集了中国最美的女人。美的潮流因大唐美人的环肥燕瘦而牵动世界,铅华、胭脂、眉黛、花钿、口脂——-这些看似陌生却又诗意的名字,是中国古典女人独有的化妆品,风靡盛唐,传世千年。

唐代诗人李贺在《恼公》中这样描写了唐代女性早晨化妆的情景:

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

晓奁妆秀靥,夜帐减香筒。

这四句五言诗,道出了唐代女子的化妆步骤,唇妆、眉妆必不可少,还要在脸上制造一对假靥。唐代女子用什么化妆?怎样化妆?化什么样的妆呢?

如同现代女性化妆先要涂抹粉底一样,古代女子化妆的第一步便是敷粉。不过她们可没有现代如此细腻的粉底液,古代女子敷的是铅粉,古称粉锡或铅华。王建在《富词》中这样描写女子“卸妆”后的情景:

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

洗脸之后的水,已经如泥水一般了,可以想象古代女子的粉妆之厚,对搽粉之执着。

这种铅粉的起源有很多,《博物志》中说是商纣王发明了烧铅锡炼粉,让后妃敷面修饰仪容。从古籍记载中来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括了铅、锡、铝、锌等多种化学元素。古代女性的妆粉还出现过很多种类,唐代宫人以细粟米加入西域香料制成迎蝶粉,也做粉底之用。

说到粉妆,涂抹胭脂也是古代女子妆容的必需步骤。以红色脂膏涂抹面颊,笑带春风,面如桃花,有酒晕妆、飞霞妆、血晕妆、桃花妆等众多名目。盛唐时有着不同寻常的潮流,女子还在太阳穴处用胭脂描斜红——工整的形状如弦月,繁杂者状如伤痕,甚至还用胭脂点染出血迹模样。

看唐代女性画作,无论是《簪花仕女图》,还是《弈棋仕女图》,画中女子的脸颊都异常红润,浓重夸张的胭脂粉妆让观者以为这只是画中的体现。然而事实正好相反。专门研究中国古典美妆的孟晖老师认为,在盛唐那个活跃的年代,丰腴的胭红脸颊就是美的代表,是那个时代的时尚潮流。

除了红粉,还有额*,又称鸦*,这种底妆是在额间涂上*色。这种化妆方式起源于南北期,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色,渐成风习。唐朝额*之风盛行,李商隐也写道:

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

唐代的美,可以从唐朝的画作上探寻一二。《簪花仕女图》犹如一张唐代“时尚”女性的海报,让那个时代的标致美感跃然于纸上。

五位仕女高髻簪花、晕淡眉目,露胸披纱、丰颐厚体的风貌,突出反映了唐代仕女形象的时代特征。几位仕女,乍看近似,实际各有特点。仔细端详她们的妆容,会发现她们的眉毛各有特色,但却都形状夸张,显然是在天然眉形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的。

孟晖在《花间十六声》中写道,《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形象反映了晚唐兴起的一种怪风气:开额。那个时代的女人把高高的额头视为一种时尚潮流,她们“拓广额头,再把眉毛全部剃光,正好腾出一片宽阔的舞台,由一对描画出来的奇特眉影大唱主角”。

唐代美似乎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那宽广的额头和那一对浓密翩然的眉毛上。《全唐诗》中赵鸾鸾有一首《柳眉》,这样写道:

弯弯柳叶愁边戏,湛湛菱花照处频。

妩媚不烦螺子黛,春山画出自精神。

古时的女人们是用什么画眉毛的呢?我们从小就学习古诗文,对“黛”这个字一点儿也不陌生。从“六宫粉黛无颜色”,到《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我们都知道它是一个跟女子美丽容颜有关的词汇。

其实,古代女人画眉的材料就是“黛”,虽然随着朝代的演变女性使用的材料会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便是这一个“黛”。从最初的用石头画眉的天然石黛,到唐朝兴起的用苏方木做的人工石黛,再到由西域传来的青黑色颜料“青黛”,以及用墨描画可以留下“性感”眉痕的“墨黛”,中国古代女性总在探寻着可以把双眉完美展现的方法。

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女性似乎把心血都花费在了那一双“柳叶”上,因为对于五官相对平淡的中国古典女性,双眉的描画是多么的重要。“黛眉”可以说是提振整个脸庞的利器,美丽的眉毛,就是一个美人的标签。

明清时代,女性使用胭脂涂嘴唇,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女子于梳妆镜前,执一殷红胭脂片,双唇上下含住,一点朱唇便跃然眼前。但是在一千多年前,女人用的口红更接近今天的唇膏形式,叫作“口脂”。北朝的“唇脂”与擦脸油“面脂”一样,用牛髓或牛脂制作,因此是油脂状的。到了唐代,口脂的基本原料变成了蜡。

有意思的是,唐宋时期,口脂也是男士的必要保养、美容用品。每年腊日这一天,唐朝皇帝都要向一些重要大臣赏赐应节礼物,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就是面脂和口脂。杜甫《腊日》诗即云: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唐朝皇帝赏赐口脂,显然是把它当作一种冬天的护唇用品,特别是把它赏赐给*人,让将士们在冬天可以防止嘴唇皲裂。

在口脂里加入一些带颜色的草,便可制成各色口脂,供女性使用。煎紫草而成的“紫口脂”,便是女性专用的口红。唐朝女性对口脂的喜爱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

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

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当时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

唐朝女性化唇妆时也有那个时代的特点,主要以点绛唇为主,唇形适当缩小,看起来圆润饱满。樱桃小口,娇艳欲滴,光看“点绛唇”这三个字就仿若伊人莅临眼前。

口脂还有着奇异的香气,连现代的口红都难以比拟。北朝时代,口脂中要加丁香、藿香二味香料;到了唐朝,则时兴甲煎口脂,即用十四味昂贵的进口香料煎制配料,加入口脂中。

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叠柳香唇醉。

李贺诗中描绘唇香可以醉人,这芬馥兰膏的沁人香芬不禁令我们也心驰神往。

落英缤纷的唐妆,美哉。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