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海棠枝上语春禽张大千/画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风拂面,细雨霏霏,海棠吐艳,美景如画。品读文人墨客笔下的海棠,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美不胜收。“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唐朝女诗人薛涛的《海棠溪》,就道出了海棠花的曼妙和神奇,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海棠春溪图画:春到仙霞,种满溪畔的海棠一派红艳,含苞待放的呈深红色,似胭脂点点;盛开绽放的是粉红色,深深浅浅、参差错落,犹如春风吹来的片片彩霞,簇拥在溪岸,让人流连忘返。海棠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花姿潇洒、高贵典雅,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的美誉。明人王象晋的《群芳谱·花谱》形容:“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清人刘灏的《广群芳谱》赞美:“悠然出尘,俯视众芳,有超群绝类之势。”唐代何希尧的《海棠》曰:“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谁家更有*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宋代王安石的《海棠花》曰:“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他们的诗作,都从正面吟咏海棠舒枝展叶,迎风盛开的娇美姿态,可谓得其所在,备述其神也。“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寒》,此诗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那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自己胭脂的红色,独自在蒙蒙细雨中亭亭玉立。北宋“靖康之难”时,诗人避兵到巴陵(今湖南岳阳),借居在一个小园里,自号园公。他在花园里守护和培育花木,在料峭春寒之中,看到海棠花居然冒寒在风雨中开放,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于是,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自出新意,令海棠冷艳孤高之风骨一览无遗,道出海棠刚劲挺拔、不屈不挠之品格内涵,使这首诗成为咏海棠诗中的上乘之作。用海棠来描写美人,古今传为佳话的是唐明皇说杨贵妃的海棠春睡。宋代释惠洪的《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从此引来文人骚客对海棠春睡的迷恋。《六如居士全集》卷三中有一首《题海棠美人》写得好:“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在所有描写海棠的古诗词中,我最喜欢苏轼的《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和他的另一首《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前者为七言古风,全诗共十四句写海棠,其首八句写海棠生长环境,外在感受;后六句由外在而内在,作者谪居*州,生命最低潮之时,以海棠自喻,感情真挚,笔墨淋漓,描摹生动,让人唏嘘。后者写的是苏轼在海棠花开时节赏花的情景,轻柔的春风摇动着花枝,花花叶叶都闪着亮光,迷蒙中有阵阵香气袭来,月照花影正移到回廊,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就用高烧的红烛,为这位花仙子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海棠绽放古诗词里,隽永芬芳,多姿多彩,诗意美好。
   

(据《天津日报》)

赞赏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