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在三界等你,有大糕,还有剑气诗意 [复制链接]

1#

★每天一篇原创,今天是第天

《管见参考》

全国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浙江省思想*治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绍兴市网上文化家园示范项目

绍兴市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养胃养眼陪你过年留嵊过年的人们,我想请你尝尝“舌尖上的嵊州”,带你看看“足尖上的嵊州”,他乡成故乡,过年喜洋洋。在外过年的嵊州人,让我送上家乡的美食和梦里的山水,愿你在我的文字里,把乡愁妥妥地安放。足尖上的嵊州文/管见主播/张彬

在《飘雪的日子,我等你》(点击蓝色标题可以阅读此文)一文的结尾,我这样写道:

“起风了,所有的渡口都很孤独,而我在风中等雪来,只等你一个……”

当时,有人对我说:“我不知道你等的是谁,但如果你在一个名叫三界的渡口等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只能是——谢灵运!”

今天是正月初三,我来到了这里,静静地等待你的出现,因为这是一场——千年之后的邂逅……

雪后的三界渡口摄影:汪毅强

剡溪的水从前慢,剡溪的风从前缓。

你从江西庐山出发,过南京乌衣巷,转浙东运河,经曹娥江,溯剡溪而上,一千多年之后——

你我此刻的相遇,坐标必须是三界渡口。

我知道你满腹才华,史书中对你的评价是:

“谢灵运,每成一诗,无论贵贱,莫不争写,有洛阳纸贵之势。”

你的自我鉴定是这么说的:

“天下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你在贡献了成语“才高八斗”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孤立了自己。

在庐山,陶渊明与你隔山而居,采菊种豆,却并不往来。

所以我知道,你一定会回到剡溪,回到故乡,回到你祖父建造的始宁别墅(现在的三界)。

始宁别墅的风,曾经飘荡着三分剑气。

这不仅仅因为嶀山有绝壁,更因为淝水大战中,你的祖父谢玄带领十万“北府*”,打得前秦苻坚八十万大*落花流水。

鲙美菰香,秋风又起。

公元年,谢玄将*急流勇退,回到始宁。

热情的家乡人民在嶀浦摩崖石上凿“成功峤”三字,以纪念他的赫赫战功,又将崖高千仞的石块,尊称为车骑燕坐石。

公元年,因为你的归隐,始宁别墅的风,洋溢起七分诗意。

“入涧水涉,登岭山行。陵顶不息,穷泉不停。栉风沐雨,犯露乘星。”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你走出了一条从始宁南山经剡县,再至临海郡天台山,一条长约里的山间通道。

行吟于剡溪两岸的你,成了魏晋风骨最深刻的注解。

你的行走,始终与世俗保持着一段距离,在山野的月光下,我看到了两个你——

一个是身体在外的漂泊,

一个是心灵内在的坚守。

“春云剡溪口,谢家曾住处。”

千年之后,剡溪古道依然讲述着你的故事,石壁精舍、康乐弹石、谢岩潭酬唱、谢灵运垂钓……

如今,始宁老街的风,又多了缕缕温情。

街道从一座古庙开始向南延伸,土墙、窄巷、老台门、老店铺,是魏晋旧时光,亦是民国旧模样。

徜徉在老街,扑面而来的,是家和日子的味道——

豆腐脑沉浮在酱油汤里,三界大糕的米香夹杂着豆沙的甜香,还有自酿的米酒、秘制的糟肉——

都在风中等你归来!

暮色中,我寻一家客栈,温一壶*酒,点一盘羊肉,与你推杯换盏,喝到微醺,然后——

你去垂钓江湖,

我去放马南山!

舌尖上的嵊州三界大糕,天下最俏管见的美食江湖质朴端正文/管见美食主播/俞伟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这样一句解说词:“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所以,胡兰成到了日本,念念不忘家乡——嵊州三界的美食:“大糕是二寸见方,五分厚,糯米粉蒸的,薄薄的面上用胭脂水印福禄寿禧,映起猪油豆沙馅的褐色,流流动,留出雪白的四边,方方的像玉玺印。”

胡兰成是我的老乡,因为张爱玲对他“低到了尘埃里,然后开出了花”的爱,所以广为人知。胡兰成的为人,我不喜欢,但他的文笔极好,我又不能不喜欢。他的文字里山清水秀,散淡闲适,这段对大糕的描写,活色生香,透着一种韵味,令人口舌生津,是不用配画面的《舌尖上的中国》。

g

大糕,这名字我尤其喜欢,端正厚实,稳重大气,有村野的富贵气。以前,见过老家村子里的一幅旧对联,就八个字,上联是:四季平安,下联是:家常富贵。富贵,是要家常的才好,因为富得饱满,贵得真实。大糕的模样,我也喜欢。一方一方,整整齐齐,简单明了,这是乡村的传统审美,也是食物的一种立场。大糕中央有红红的胭脂水印,水彩一般浓浓淡淡的晕开来,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我以为这是热烈的岁月静好。水印上的“福禄寿禧”“吉祥如意”“恭喜发财”,字体看上去笨笨拙拙的,却又是端端正正的,和大糕非常般配。

g

大糕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用米粉筑底,中间包裹豆沙芝麻馅儿,上面再撒一层米粉,上笼蒸熟。出笼后,把整盘大糕用纱布翻转,放青箬叶垫底,再掀开纱布即可。蒸好大糕,不要忘了给邻居送上几块。如同老歌谣里说的一般:

“母在厨房,制糕已成,命儿捧糕,送往邻家。”远亲不如近邻,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这份邻里情就体现在方方的大糕里。我的楼下,就有一爿三界大糕店,每次路过,我的心非常踏实,而且会漾起一丝甜蜜,它是我都市里的邻居。

g

吃大糕的时候,最好用薄薄的竹片划开大糕,没有铁腥气,同时显得古风犹存。大糕口感松软,初入口,感受到的是大米质朴的清香,随后是豆沙芝麻馅细腻的甜糯,《世说新语》里有“渐入佳境”之说,正好拿来作比。以前,吃大糕是需要理由的。比如,谷雨采茶时节,蒸几笼摊在八仙桌上,玉白色的一片。上初中的孩子回来一看,像历史课本上写的井田制,一块一块的,再联想起家里大人采茶的辛苦,忽然就懂得了什么是生活。端午节本地新出嫁的女子要给父母送大糕。按旧俗,要有一付盒担,盒担揭开来,一盒一盒的,有大糕、馒头、桂圆、红枣、桃子、扇子等,桂圆红枣孝敬爹娘,馒头大糕分赠四邻,桃子扇子送给各家小孩。这是世俗的热闹,世俗的喜人。

g

糕,作为一种传统点心,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是常见的。《红楼梦》提及的糕大致有桂花糖蒸栗粉糕、山药糕、菱粉糕、藕粉桂糖糕等,都是些微妙的小鲜小香,格局不够大。相比而言,我还是喜欢三界大糕:因为那热腾腾的米香。因为那豆沙芝麻的甜香。因为斜进店铺的冬日暖阳,还有那窗外——恰好走过的俏模样……

主播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终于不能免俗......

今天有多少人

与我一样

——深深思念着

那个他......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七,《管见参考》推出特别节目——“舌尖上的嵊州”和“足尖上的嵊州”系列。

欢迎入群

一、“,了不起的你”群(群友自己决定一个喜欢的项目,每天坚持并在群里打卡),目前77人。

二、“思维训练营”群,目前82人。

三、“每天耕田”(每天写作)群,目前82人,群里要求所有的人每天坚持写作并打卡,还有文坛大咖随时指导,你来不?

四、“进一寸的欢喜”(英语学习)群,目前人。

五、“野蛮人之家”(运动健身)群,目前28人。

想进相关群的,请加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