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这件事上,袭人和黛玉做法一致,宝钗和湘 [复制链接]

1#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这并不是说晴雯等同于黛玉,袭人等同于宝钗,而是说晴雯身上有黛玉的某些特点,袭人身上有宝钗的某些特点,但晴雯和黛玉之间是有不同点的,袭人和宝钗之间也有不同点。比如在这件事上,袭人就和宝钗不同,倒和黛玉一样。此文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袭人和黛玉有一个共同点,宝钗和湘云都不认同。

第19回,花袭人劝了宝玉三件事,第一件是不可随口就说死呀活呀的话,另外两件如下:

第二件: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第三件: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

可见花袭人劝宝玉读书,主要目的是怕贾*生宝玉的气,怕贾*打骂宝玉,所以才叫宝玉作出哥喜欢读书的样子,至于是真喜欢读书,还是假喜欢读书,都是次要,只要老爷不生气,不打骂宝玉就好。花袭人叫宝玉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不许吃人嘴上的胭脂,只怕也是怕人多嘴杂,不干不净的话传到贾*耳朵里,宝玉又得挨骂挨打。总之,花袭人劝宝玉的话,目的就是怕宝玉在老子那吃了亏。(再说句题外话,从袭人劝宝玉可知,这丫头是真心爱宝玉呢。)

黛玉劝宝玉,和袭人一个意思:

19回,花袭人劝了宝玉不要调脂弄粉后,黛玉也劝了这个。宝玉前脚才在怡红院对花袭人*誓说要改了调脂弄粉的毛病,后脚就去给丫头们淘漉胭脂膏子了。给丫头们调完脂粉,宝玉就去了潇湘馆。黛玉见他左边腮上有钮扣大小的一块血渍,就问他是谁的指甲刮破的,他才知道自己淘漉胭脂膏子时,蹭了一点在脸上。黛玉边给他擦拭边劝他说:

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又该大家不干净惹气。

黛玉从不劝宝玉读“正经书”,甚至还和宝玉一起读《西厢记》这些杂书。但33回宝玉遭了一顿*打后,黛玉哭得话都说不出,抽抽噎噎地劝他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黛玉的意思就是要宝玉改了那些毛病,从此乖乖读书。可黛玉是真心劝宝玉读书吗?不是,她只是怕宝玉吃亏挨打而已,就如她劝宝玉调脂弄粉不要带出幌子来一样。在这点上,黛玉和袭人一样,劝宝玉不要调脂弄粉也罢,读书也罢,都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不叫他在贾*跟前挨骂挨打而已。

宝钗劝宝玉读书:

32回,史湘云劝宝玉“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就气得当场下逐客令。袭人就说了句:“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可见,宝钗在32回前一点,曾说过和湘云一样的话,劝过宝玉走经济仕途之路。

36回,宝玉挨打后在家修养,“日日只在园中游卧”,因此“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宝钗劝的什么呢?后面宝玉抱怨道:“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之流。”,可见宝钗肯定又是劝宝玉读书上进。

48回,香菱学诗,宝玉大赞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在一旁听了,又借机劝宝玉说:“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

可见宝钗劝宝玉读书,是真心希望宝玉好好读“正经书”,用功科考,将来金榜题名,为官做宰,湘云劝宝玉读书也是这个意思。但黛玉和袭人却不一样,她俩只是怕宝玉不读书会挨骂挨打。这就难怪袭人黛玉劝宝玉时,宝玉都不生气,湘云和宝钗一说到读书,宝玉立马抬腿走人,甚至直接赶人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