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贫困公益援助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102/5972953.html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表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实不仅仅是文章,世间万事万物都以客观环境为基础,和光同尘,修沐其间。文章如此,人世亦如此,而人世上粉黛颜色亦是如此。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大唐气韵,会先想到什么?是李白的“雄浑瑰丽”的诗韵流芳,还是万国来朝的自信包容,又或是盛世气韵下的红妆绕绕。
唐妆讲究艳丽妩媚,这样的神采风流是在大唐盛世背景下滋养盛开的。当时的女子们不遗余力的展现自身的美好。用一段话概括唐妆的特点:面似春日融雪白、颊似三月桃花红;时有斜红映两侧,两点笑靥浮唇边;一寸眉心拥花钿,千年绕绕盛唐风。
面似春日融雪白,指唐代美人犹爱往脸上敷厚厚一层粉。这里的粉主要由两种成分组成:一种是大米研磨而成的“米粉”,一种就是人们常说的洗尽铅华的“铅粉”。米粉对身体无害,但是美人们稍微开颜一下,就容易形成白雪簌簌往下落的奇观。而铅粉细腻服帖,于是成为了古代美人的心头好,即使有毒也阻挡不了美人们的爱美之情。
颊似三月桃花红,指唐代美人特别喜爱自眼角、双颊两侧大规模的晕染胭脂。通过妆容两颊晕染浓淡,进行区分为桃花妆和醉酒妆,淡的是桃花妆,浓烈的是醉酒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就是醉酒妆的代言人。《唐代杂记》中记载杨贵妃出汗的状态:“红腻多香”。这里的“红”汗其实就是指杨贵妃浓妆流汗下的红色的胭脂,也由此可以看出妆浓。
而肤白颊红也都只是唐代展现美的一些常规手段,除此之外还有特殊手段。尤为出彩的就是面饰三件套:花钿、斜红和面靥。
花钿最开始的起源其实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诞生的。《事物起源》中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成五出之华,浮之不去。皇后留之。后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虽然起源于寿阳公主,但是真正使花钿传扬四方的是,有“巾帼宰相”之称的上官婉儿,而流传的契机其实是一个美丽的灾祸。据《酉阳杂俎》中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黥形指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是对人身心摧残的刑罚。但是眉心有黥的上官婉儿,却妙心巧用在眉心出画上红梅的样式,使得上官婉儿的气韵更加艳丽妩媚,引得时人争先效仿,眉心花钿由此盛行起来。
花钿主要有红、绿、黄三种颜色。形状不拘一时,除了常见的梅花、还有小鸭、各种花形。花钿其实是一种贴于额间的贴纸,贴花钿的材料主要有:彩色光纸、云母片、鱼骨、丝绸、金箔等为原材料。形状多为圆形、菱形、桃形、双叉形、梅花形、鸟形、雀羽斑形等各种形象,色彩斑斓,十分精美。
而斜红的盛行也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据张泌《妆楼记》记载:北魏文帝一日在灯下吟诗,用水晶屏风遮挡,一个叫薛夜来的宫女不慎脸颊撞到了水晶屏风,血流不止。但是美人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是美人,薛夜来的伤处形状就像早霞一般美丽,引得魏文帝怜爱不已。于是当时的宫人就用胭脂仿画,名唤:“晓霞妆”。到了唐代,额旁的晓霞就变成了红色的斜月形状,这也就是斜红的来历。
面靥流行完全是源于人们对:“梨涡带雨嘴含笑,梨涡浅浅人面俏”酒窝美人的执着。面靥的位置主要点在面颊两侧,就像两个酒窝一样。而面靥的颜色通常均为红色,形状却是多种多样。例如,常见圆点、小鸡小鸭形制、质地均匀像铜币的“钱点”;像杏桃的“杏靥”;像花卉的“花靥”。有时,贴靥的地方也不只局限于酒窝处,会肆意奔放贴的全脸都是,这种情况尤其容易出现在宫廷中。因为时人认为:满脸面靥,会有一种破碎的美感。
而与大唐盛世下的艳丽妩媚妆容,相对的是宋时的清雅娟秀妆容。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巍巍大宋。但是武将拥戴而起的宋太祖,却忧患于武将会不会拥戴他人为帝。于是赵匡胤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功高的武将兵权,开启了宋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文人地位的提高,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都崇文尚武,文人审美得以融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同时,宋时程朱理学兴起和加强,对当时生活女子的端庄持重也有了很高的要求,艳丽妆容已无法被大众所接受,一场淡雅的洗礼已经到来。
宋时妆容强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淡雅之美。其中代表的妆容有:三白妆、檀晕妆、以及珍珠妆。
三白妆,顾名思义指脸上额头、下巴、鼻梁三处用妆粉涂白。作用类似现在的高光,这样的涂白会使塌陷的额头变得饱满,鼻梁变得高挺、下巴更加显瘦。而三白妆讲究不以浓烈的色彩取胜,只是轻施黛眉。而宋代画眉的材料也充满了文人诗意。宋女子常以烟墨画眉,以墨画眉,尽显文人风流。除了以烟墨画眉,宋人还喜用柳条烧成焦炭画眉。宋代流行的眉形以远山眉为主。晏几道写:“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来形容在宋时,人们对远山眉的审美赞许。而三白妆也有进阶版,也就是“檀晕妆”。檀晕妆是在三白妆的基础上,轻施红粉于脸颊,形成白里透红的效果。
比起三白妆、檀晕妆更显雍容姿态的是“珍珠妆”,尤其是在宫廷当中珍珠妆尤其受欢迎。在记录宋代皇后画像的《宋代后半像册》中,一共记录了十二位宋代皇后的画像,其实有八人就是以“珍珠妆”入画的。珍珠妆顾名思义就是以珍珠为主要的装点物,将珍珠直接装饰在酒窝的位置,同时在额头和两鬓之处均贴珍珠花钿,再佩戴珍珠抹额和珍珠耳饰,就形成标准的珍珠妆。
珍珠妆以珍珠镶嵌,不同于唐朝的金箔富贵风流,珍珠妆显的清丽脱俗,符合文人审美。同时,在宋代人工养殖珍珠,还是天方夜谭时,珍珠妆能盛行还与的商品经济的发达是密不可分的。陈寅恪用“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来形容宋朝的经济发达程度。可以说没有宋代发达的经济基础,是无法缔造出珍珠妆的绝代风华的。
白居易在《时世妆-儆戎也》写:“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其实不论是唐朝的盛世气韵、红妆浓抹,还是宋朝的崇文尚雅、脂粉薄薄。都是对当时人文风貌,和审美趣味趋势的一种反映。时代孕育妆容,妆容反应时代。时世妆,时世妆,出自时代传四方。
(文章系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