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秋风南下北京有“戏”
本组摄影/本报记者王晓溪
北京青年报融媒体视频揭秘后台观看人次达百万
《戏台》场前台响后台红
《戏台》场,热闹的是幕前,如果不是专为场纪念定制的红丝绒蛋糕,后台一切如旧——陈佩斯照例在演出前巡视舞台的每个角落,杨立新依然和吴经理的扮演者郭笑对着戏,舞美队则雷打不动地提前四个多小时抵达剧场做备场准备……
对剧组而言,唯一不同的就是此次上海开演前一小时出现在后台的蛋糕,“《戏台》场,再来!”的喊声在狭小的后台显得振聋发聩。而剧组也将这个特殊日子的福利留给了观众,十多位通过渠道招募的观众当天下午有幸走进后台,探访这部舞台“神剧”的幕后。
北京青年报融媒体也首次通过其10个直播平台对《戏台》场当日纪念活动进行了视频直播,截至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稿时,两场直播以及收看回放的人次超过了百万。
陈佩斯的“舞台洁癖”
当天下午3点,21位舞美队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来到剧场,服装师熨烫衣物,化妆师摆放胭脂水粉、整理戏曲容妆所需物件,两位道具师则分别清点台上台下上百件道具,灯光师则做着散场后演职员与观众大合影的灯光亮度调试……《戏台》剧组还有一个特殊的规定,每天舞美队确认舞台各环节无误后,舞台两侧都会被拉上隔离线,工作人员更会用胶带粘去两侧台口铺就的地毡垫上的灰尘,演出前如需再上舞台,则需要穿上鞋套。这是因为有着“舞台洁癖”的陈佩斯不能容忍台上满是灰尘、脚印。
在陈佩斯心里,每场演出,他最担心电脑灯,“因为那不是人为可控的”。而在美琪大戏院,他又多了一分担忧,“舞台两侧的空调系统开戏后就要关闭,这是一个小的设计缺陷,打开后,舞台上的景片会晃动,影响演出效果,所以演员们穿着很厚的衣服要经受高温的考验。”为此,舞台一侧的副台还摆放了一排饮料,有矿泉水,更有补盐液,为了避免浪费,每瓶水都写上了名字。
观众的“小小幸福”
十余位幸运观众昨天下午首次走进后台,观看演员化妆,了解髯口、盔头等戏曲容装,并在化妆师和服装师的讲解中熟悉戏曲穿戴的讲究,亲手体验保养戏曲片子的液体。
当得知剧中饰演六姨太的演员郎玲为了一个几秒钟的亮相,要在舞台上一间封闭的小黑屋内抢装近20分钟,所有人都不禁感叹舞台呈现的不易。看到剧组为保证制造枪响的子弹不哑火专门配置了用于精密仪器的干燥箱,一位观众脱口而出:一出戏的台前幕后也如精密仪器一般啊。
据悉,《戏台》仅小道具就有近60件,为保证准确递送到演员手中,两位道具师每次回收道具后都会按出场次序摆放在固定位置,而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演员也会在下台后主动将道具归位。
就座观众席后,观众还近距离观看了陈佩斯与雷佳、郭笑三位演员的一段排练,杨立新则从旁指导。一段戏下来,三位观众主动登台体验角色,而雷佳更选择了一位女观众扮演他所饰演的徐处长,并为其穿上了服装,更在一旁开玩笑道,“我也看看女孩会怎么演,多个视角。”
陈佩斯亲自为观众整理长衫,并席地而坐随时为观众提词。三位观众在大碗儿面前都有些拘谨,短短几句台词下来已经额头冒汗,直言“太紧张了”。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年轻观众表示,自己不仅认同陈佩斯的艺术,更认同他的价值观和人品,看过他所有的电影以及传记书籍,“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杨立新的“俩大棉窝”
“切蛋糕千万别俩人一起,成二把刀了”,有杨立新的后台从来都不寂寞。昨晚,他随口编了句顺口溜:“场在美琪,一人一块别着急”,边说边端着蛋糕给门卫以及清洁阿姨每人送上了一块。平日里化妆从不许旁人打扰的陈佩斯昨晚也破例打开大门,让在线观看的观众直呼过瘾。场了,陈佩斯和杨立新一直都是在同一化妆间内化妆,但调侃起对方却并未词穷,陈佩斯说:“看杨立新的扮相没,这都是有出处的,我们是按照米老鼠给他造的型,看他脚下的大棉窝……”杨立新则不示弱,“你们佩斯老师最擅长的是歌剧,有一出戏最适合他,《秃头歌女》。”
两人不仅台上台下互为镜子,脾气秉性也颇为互补,走出专属化妆间,杨立新径直走向大部分演员所在的大化妆间,和大家谈笑风生、侃侃而谈;陈佩斯则独自走向舞台,在暗黑的舞台后区独自默起了戏。或许在他心里,场还是稍稍有点特别的,于是演出前,陈佩斯走进大化妆间,和每位演员一一握手、击掌,祝贺场演出成功的同时,也不忘调侃:场就算了,场咱们再庆贺。
本报上海专电 记者 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