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黛玉最怕宝玉做什么听宝玉讲quot耗 [复制链接]

1#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自它问世以来,就不乏有人从各种奇奇怪怪的角度去研究。对于第十九回,看似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就有不少令人好奇的细节。

比如林妹妹最怕宝玉做什么?

蒋勋说他曾经见到,有个外国人竟考证林黛玉怕不怕痒,还因为讲怕痒这件事,写成了一篇博士论文后,居然拿了个博士学位。

而其最重要的证据,就在《红楼梦》第十九回里∶话说宝玉一如既往地去潇湘馆逛逛,想与林妹妹睡同一个枕头,接着黛玉用手帕替他擦脸上的胭脂。

宝玉闻黛玉袖里的香味,因她提及宝钗"冷香丸",挠她的胳肢窝,黛玉便笑得喘不过气来。然后黛玉又打趣金玉良缘,问他有没有"暖香丸",宝玉再挠,黛玉受不了求饶。

黛玉口里说∶宝玉!你在闹,我就恼了。"宝玉方住了手,笑问道∶"你还说这些不说了?”黛玉笑道∶"再不敢了。"

黛玉知道宝玉有玉,宝钗有金锁,而她什么都没有。宝玉听出来黛玉吃醋了,为了化解尴尬,又怕她生气,就翻身起来挠她的胳肢窝,黛玉赶紧求饶。

由此得出结论,林妹妹是非常怕痒的。

其实宝玉挠痒痒于黛玉,属于两小无猜的亲昵打闹,又有情窦初开小恋人间的缠绵之意。这些都是两个小孩子般的身体亲密接触。但宝玉跟别人从来没有这些动作,说明两个人的关系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

其实人到了某一个年龄,就不可能再有这样的动作了。这些说明宝玉其实不想长大,可惜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离树。

宝玉渴望和心爱的人亲近,却坚持发乎情止乎礼。

潇湘馆内的这一回,宝玉在亲昵之中闻香而心动,不觉有了点点私心杂念,而黛玉浑然不觉。他因闻香,才想出偷香芋的故事,无疑道明是由偷香窃玉这个典故而来。正是脂砚斋在其后所注可畏可怕之处。

宝玉深爱黛玉,坚信唯木石姻缘决无二志,只有她才配与之身心合一。他渴望和心爱的人亲近,坚持发乎情止乎礼,所以这样,并非唐突了宝黛的纯爱。

但这么一次午后欢愉的亲密打闹,还有一个作用,如同《芙蓉女儿诔》是借祭晴雯而挽黛玉,故于此同床并未共枕,预示二人有缘无份之外,最可怕是伏了黛玉之死!

宝玉不停地一直讲,叨叨些鬼话是怕黛玉睡着了生病,费尽心机不让她睡觉。所以为逗林妹妹开心随口编个小故事,讲了一个荒谬不经的“耗子精”笑话。

其间林黛玉头上蒙帕子,可怕可畏,言黛玉将死。

黛玉夺了手道:这可该去了。宝玉笑道:去,不能。咱们斯斯文文地躺着说话儿。说着,复又倒下。黛玉也倒下,用手帕子盖上脸。

在宝玉讲故事之前,黛玉平躺在床上用手帕子盖了脸,听一旁的宝玉讲故事。这似乎是少女的调皮和羞涩,也可能想小睡,宝玉怕她睡着所以绘声绘色讲起故事。

87版向电视剧《红楼梦》也演了,黛玉有这么一个动作,将粉红色透明的纱巾蒙在头上,看起来挺调皮的样子,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曹雪芹的文字非常富于画面感,如同美感爆棚的摄影师,技艺高超。但如果黛玉的手帕是白色的呢,气氛就变得很诡异了。

按照书中旧帕题诗说"尺幅鲛绡劳解赠",鲛绡就是手帕,应该主要是白色的。所以她这个小动作可不简单,要知道民间十分忌讳盖脸躺着,尤其是白色织物遮脸——这是死者的形象。

中国人对于死一直都十分忌讳的,生的说法寥寥可数,死的说法却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在不少地方,都有死者脸上盖一张白纸或布的习俗,以免观死者尊容。

至今不少地方如果小孩躺着,把白纸或帕子盖在脸上的话,仍有老人会视为不祥之举,要骂人找死啊的。

所以手帕的颜色很重要,可能导演也觉得白手帕不吉利,才换作粉红色的,将宝黛二人床头的打闹演绎得亲密无邪,完全看不出作者悲凉的深意了。

反观原著中,宝黛的木石前盟终成空,而续书中是这样的结局: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啼,一边喜洋洋红妆新娘,一边旧爱气绝身亡。贾宝玉没有见上黛玉最后一面的。

然而按曹雪芹惯有的草灰蛇线伏笔之法看,有可能十九回是预演了二人的结局,贾宝玉是眼睁睁看着黛玉死去的。或者说举行过告别仪式,见过她死后的样子的。

这次二人绝无仅有的一次同床,并未共枕说明黛玉至死清白,并且用手帕盖上脸这个细节,预演了宝黛的爱情归宿:二人有缘无份,木石前盟终虚化,黛玉香消玉殒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