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红釉是在基础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着色剂,使釉面呈红色的陶瓷。按呈色成分,红釉分为铜红釉、铁红釉和金红釉。
铜红釉在明宣德朝之后变得很少烧造,明嘉靖时期,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技术日趋下降,发色都不很鲜艳,这样,大量的红色器都用矾红来代替,出现了低温矾红釉。
明嘉靖矾红描金执壶明嘉靖矾红釉梨式壶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记载矾红釉“用青矾炼红加铅粉、广胶合成”,所以把这种红釉称作矾红釉,由于这种釉的呈色剂是氧化铁,因而又称作铁红。矾红釉在低温氧化气氛中烧成,这一技术要比高温铜红釉的烧制容易得多,色泽虽然不如铜红釉鲜亮,但成色较为稳定,成品率高,因此在景德镇得以大量生产。
康熙红釉僧帽壶上海博物馆藏清雍正祭红玉壶春瓶首都博物馆藏
呈色如枣皮之红色,通体缺乏玻璃质感,少光泽,表面有刷痕。嘉靖之后,明清两代都烧造矾红釉器物,特别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矾红釉的制作随着陶瓷工艺的不断进步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时有创新。
清康熙珊瑚红釉蒜头瓶首都博物馆藏
抹红釉和珊瑚红釉同样也是以铁为呈色剂的低温红釉,其色调温润淡雅,不似铜红釉的鲜艳明亮,也不似矾红的深沉浓厚,韵味独具。抹红创烧于明代,由于其上釉的方式是用刷子将釉料涂抹在器物表面而得名。抹红的釉层相对较薄,看上去也不是十分均匀,常常可以见到刷丝痕。
清乾隆珊瑚红釉南瓜江西省景德镇陶瓷
珊瑚红釉始烧于康熙时期,盛于雍正、乾隆时期。其做法是把红釉吹在烧好的白釉器物上,经低温烧成后,釉色匀润光洁,呈色红中闪黄,如天然珊瑚的色泽一般,所以称之为珊瑚红。康熙、雍正时期其色泽红中闪黄,而在乾隆时红色较深且釉层厚。常见器物有盘、碗、瓶、炉等。珊瑚红釉除以单色釉出现外,还常常用作色地,加以彩绘或描金装饰。
康熙珊瑚红釉瓶上海博物馆藏
金红釉是以金为着色剂经低温烧成的粉红色釉,根据呈色的不同在釉中掺入不同比例的黄金。在釉中掺入万分之一的黄金烧成后就是胭脂水,呈浅粉红色;在釉中掺入万分之二的黄金烧成后就是胭脂红,色如浓艳的胭脂红色。
清雍正胭脂水釉碗首都博物馆藏
金红的烧制开始于清康熙时期,这之前中国陶瓷中还没有在釉中掺入金的做法,这种做法来自于西方,因此当时称作洋红,首先应用在珐琅彩瓷器的烧造上。雍正、乾隆时期烧制更为成熟,成为宫廷御用瓷器中的名贵品种。金红釉的做法是在预先烧成的薄胎白釉瓷器外部再施以金红釉,经-℃的温度中烘烤而成。
清雍正胭脂紫釉碗故宫博物院藏
金红釉器物造型多为小件,常见有碗、杯、水盂、罐等。器物里面施白釉,而器外满施金红釉,红白分明,纯净的白釉将金红釉的粉嫩衬托得恰到好处。
金红釉的基本色调是粉红色,但其呈色也有深浅的不同,稍微浅淡些的称胭脂水,比胭脂水红色更浅些的为淡粉红,而比胭脂水红色更深些的为胭脂紫。雍正朝胭脂水釉器物烧制最为精美,所见均是胎体轻薄,洁白透亮,造型规整,线条优美,胭脂水色如桃花之嫩粉色,匀润雅洁,让人不免有“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慨叹了。
清雍正淡粉釉瓶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时期的金红釉见有胭脂水瓶、盘、杯等,胎体轻薄,釉面有波浪纹,说明尚处于初始阶段。雍正时期的金红釉见有瓶、罐、盘、碗、杯等,胎体更为轻薄,造型玲珑小巧,釉色无论是胭脂水还是胭脂红都极匀净润泽,妩媚娇嫩。乾隆时期的金红釉器愈行愈远,乾隆之后只是这一红釉品种了。
红釉是颜色釉中最绚丽灿烂的名品,自古及今,以其色彩的凝重、深沉与明艳为世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