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宋瓷均窑钧瓷妖变出万彩,价可比金高 [复制链接]

1#

古语有云:“*金有价钧无价”,均瓷究竟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美誉呢?

在前面章节,我们大致介绍了钧瓷的一些基本情况,本章节来盘盘钧瓷的5大重要鉴赏特征。首先,要欣赏钧瓷还是需要先来回顾一下均窑的历史背景:

图中摆设多为钧瓷花盆:

钧瓷历史背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均窑(地处今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最早创烧于唐朝,在北宋宋徽宗年间,以其独特的窑变一跃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深受贵族喜爱,主要烧制仅供宫廷使用的花器以及陈设类器皿,因为官窑,所以烧制不计成本,可以将更多窑变珍品烧制出来;金元时期,更是扩大到烧制民用瓷器,使窑变技术得以更多的发展和延续,《中国陶瓷史》载:“钧瓷的烧造虽始于北宋,但钧窑之形成一个窑系,主要在元代”。

清朝窑变钧瓷笔筒

钧瓷究竟美在哪里?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一起看一下:

一、釉色:“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均窑多才多艺,既可以烧制青釉色系的天蓝釉,天青色釉、月白色釉和豆绿色釉以外,又创烧了烧制难度很大的红铜釉,使瓷器通过窑变产生变自然变化的色彩,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即源于此。关于颜色的鉴赏,许之衡老先生在《说瓷》有确切说明:“有兔丝纹,红若胭脂,朱砂者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者次之”。明代高濂在其著作《遵生八笺》中也有形容均窑颜色的评语:“钧州窑有朱砂红、葱翠青、茄皮紫。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

玫瑰紫钧瓷渣斗花盆

总的来说,均窑红釉突破了当时瓷器单一色釉的局面,开创了绚丽华美的多色显像风格,表现出瓷器的热烈富贵的气象,让均窑一跃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名垂瓷史。

玫瑰色窑变花盆

二、釉面:蚯蚓走泥,质地雨润

钧瓷釉面稍厚,乳泽程度高,有蚯蚓走纹纹路,蟹爪纹等肌理纹路,使得钧瓷更加耐看;表面色泽玉润,窑变产生自然花纹,让人回味不已。

钧瓷足部常用芝麻酱色的护胎釉,也是其特征之一。

(下图:蚯蚓走纹,芝麻酱色足部)

三、胎质:色泽偏深,中间层明显

钧瓷胎质颜色偏深,一般有灰色,灰黑色和灰白色三种胎质,由于釉面较厚,所以胎体横截面常常呈现明显夹层情况,如“夹心饼干”:

终语-均窑复兴,生机盎然

由于战乱使均窑技术生产一度受到重创,几近奄奄一息。

(以上节选自百度百科)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会配合立即下线,感谢理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