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长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源远流长,水面辽阔,它是淡水鱼生儿育女、长大成才的好水乡”说的就是长江。作为世界上第三长河流、亚洲第一长河流,长江的水能非常丰富,是世界上水能第一的大河。在这条巨大的河流里,生存了无数水生生物,包括白鱀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长江江豚等野生动物,还有其他的鱼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不过在最近几十年,长江流域的很多鱼类都大幅度减少了。专家表示,长江水域的水生生物大幅度减少,不仅会危及这些物种的繁殖,还对渔业的生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年长江流域天然捕捞量高达42.7万吨,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下降到了26万吨,最近这些年每年的捕捞量已经不足10万吨。所以,如果不采取措施保护长江的鱼类,那未来天然捕捞量可能会更少,可能陷入没有鱼可吃的局面。所以为了保护长江水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年1月1日,长江开始为期10年的全面禁渔。有一些专家表示,经过10年的禁渔期以后,长江的“四大家鱼”产卵量有望回升到亿-亿尾,其他的一些鱼类数量也会出现大幅度的上升,但有一些处于濒危状态的物种可能就没那么容易恢复种群规模。因为有一些濒危物种的繁殖本身也是比较困难的。
三峡大坝的鱼有多大?
看到长江流域的某些鱼类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有一些人认为是在长江建造三峡大坝导致的。虽然三峡工程确实是对长江的河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改变,确实是使得一些鱼类的生存状态因此而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说生活习性可能有所改变,有一些没法适应新环境状态的鱼类确实是可能会出现数量减少的情况,但也有一些鱼类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得到了更好地生长,可能长得更大,数量可能也会更多。
而且,有一些研究也表明,即使没有修建三峡这样的大坝,生活在河流里的鱼类也已经深受我们人类的影响。之前有科学家对全世界的0多条河流都进行了研究,这些河流分布在地球除了沙漠以及两极地区以外的所有大陆地区,这一项研究表明,全世界有超过50%的鱼类都已经收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就是说,在那些没有修建三峡这样的大坝一样也出现了鱼类数量骤减的情况,所以直接把长江鱼类的减少原因与长江三峡挂钩,是片面的。相反,长江三峡过程在过去20多年时间内,产生了极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广受赞誉。
其实在面对所谓的“三峡大坝灭绝生态”观点的时候,之前就已经有专家出来解答了,三峡大坝是一项伟大而重要的生态工程,是补救长江在自然发育过程中已失衡生态的有效措施。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致力于保护这些珍稀生物,例如三峡工程就专门设立了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库区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是说,三峡工程的功能不仅仅是防洪工程,还是一个生态工程,减少灾害、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再加上现在长江流域禁渔了,所以三峡水库被誉为鱼类的天堂也不为过,那在长江三峡里的鱼到底有多大呢?网络上说的“千斤腊子万斤象,*排大得不像样”是真的吗?
按理来说,长江三峡是一个巨大的水库,在这个水库里的各种水生生物可以很好地生存、繁殖,网络上说的“千斤腊子万斤象,*排大得不像样”确实是真的,说的就是白鲟、中华鲟和胭脂鱼。在之前,白鲟可以说是我国最大的淡水鱼,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比4个1.8米高的成年人身高加起来还要长,最大体重可达公斤,非常庞大,但这一种巨大的淡水鱼被宣布于年12月23日灭绝,非常遗憾。
相比之下,中华鲟就没那么长了,但中华鲟最大的个体体长也可以达到5米,体重可达公斤,中华鲟的体重要比白鲟大得多。而且中华鲟现在还没灭绝,是长江中最大的鱼类,因此也被称为“长江鱼王”。如果从体型来看,白鲟确实是要大一些,但从体重方面来看,中华鲟就大一些。其实不管是中华鲟还是白鲟,长达5-7米的体型都是非常惊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