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青花、斗彩、粉彩、洋彩、极为别致、粉彩是乾隆彩瓷的主流、往往集压印、剔划、绘画、开光、色釉、镂空、堆塑、描金、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件器物上的艺术品价值。彩绘结合了中国的粉彩技艺和西方的油绘画法,呈现的是中国传统宫廷文化。
梅瓶,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因口径大小仅能插梅枝而得名。胭脂红彩釉色初期出现于康熙晚期,是引入西洋配釉法,在红釉中加金以低温烧成。早期多施于薄胎白釉器上,施釉较薄,以便发色及流釉均一,成功烧制殊为不易。
清末雅士寂园叟撰《陶雅》称胭脂红釉:“釉薄于蛋膜者十分之一,匀净明艳,殆无论比。”这样别致的带有紫色调的红,是因为在调色时加入*金着色,因此成本很高,唯有盛世时代才得以烧制。中国人尚红,红中带紫的胭脂红釉,一出现便深得皇帝欢心,明亮色泽更深谙乾隆喜好,在乾隆期快速发展,得以运用自如。
规格:高:38.7cm口径:8.7cm底径:15cm肚径:27cm
此件是内蒙茅先生收藏已久的宝贝,瓶呈小口微撇,短束颈,丰肩,长腹下收,圈足,金彩口沿。外壁通体施以匀润的胭脂红彩,满饰轧道绘粉彩勾莲缠枝花卉纹。瓶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缠枝纹又名“万寿藤”,有万寿绵延之意。起于汉代,乾隆朝最为鼎盛,更注重吉祥寓意。《胭脂红地粉彩缠枝花卉纹梅瓶》中有莲花、牡丹、玉兰、凌霄花等纹饰,寓意万寿无疆,富贵绵延之意。
本件梅瓶形制饱满,上饰花卉采中国绘画中之渲染技法及没骨画法进行勾勒、涂染,在同片色块中控制彩料稀稠度,以非常细微之深浅变化,表现出立体层次。今清宫旧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庋藏清嘉庆〈粉彩绿地描金福寿梅瓶〉,与本作器型及纹饰相似,唯本器以胭脂红彩成釉色,更显艳丽。纵观清宫的寓意文化,可谓集历代之大成、其形尊贵典雅,装饰雍容华丽。此物乃是象征皇帝之称、充分体现了满清皇室贵族崇尚华贵的时尚风气、更具有世俗化、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历史价值、极具收藏价值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