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晚间,《导演请指教》上线最新一期的内容。这一集播出了三位导演的作品,分别是王文也、吴中天和关锦鹏三位导演。前两位导演的作品,我简单聊一下看法。关锦鹏导演的作品,我想重点聊一聊,尤其聊一聊李碧华。
先说王文也导演的《我的外星女儿》。电影学院的孟中教授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就是戏文专业的孩子们大一的水平。台上,几位制片人把这个《我的外星女儿》吹捧挺高。原因也简单,它属于情感价值正确的作品,你批评它,就容易陷入情感价值不正确。台上的几位制片人,都是人精。干电影的,没有傻子,一个赛着一个的猴精。因为太精明,所以几个制片人都不提问题。
孟中属于比较单纯的,直接批评说,这个东西,也就是大一的水平。大一什么水平呢?就是把一个单一的、不负责的情感,拍清楚就行。《我的外星女儿》把父亲和女儿的这种情感,拍清楚了。到了大二和大三,就不能这么要求了。不仅要拍清楚,而且拍真实了才行了。一旦这么要求,这部作品,就虚假了。节目当中,有一位影评人也比较单纯,直接批评这部作品虚假,像过家家。《我的外星女儿》这种作品,没有多大讨论的必要,确实是小孩子式的作品。
再说吴中天导演的《售》。制片人方励说,一年多年,看过类似的故事。这个老头儿通过买房子抓真凶的故事,也不是一年两年前的了。我印象当中,应该是在新千年前后,当时微型小说的刊物很多,两块钱一本,每月两期。这个故事,我在当年就读到过。后来我学习了一些英文,能够读欧美的小说了,才发现,这个故事,在欧美文学当中,已经有近百年了,也是不知名的流俗小说作者写的。
欧美流俗小说,借助纸媒和出版的力量,很赚了一些钱。像《售》这个故事,他们基本上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像《售》这种故事,在民国的流俗小报上,有没有过,我就不清楚了。这个需要专业的鸳鸯蝴蝶派的研究者们考据一下。综合起来讲,《售》从一上来,我就知道它的底子了。所以,不好看,没创意。
最后聊李碧华、关锦鹏和《胭脂扣》。先表明个人的审美态度,我不喜欢李碧华、关锦鹏和《胭脂扣》的风格,但也谈不上讨厌,当乐子看罢了。我读过李碧华在大陆能够出版的所有小说作品。我个人对李碧华小说的感觉是,流俗小说,适合女孩子,尤其是不太喜欢看琼瑶的青年女孩子们看。直白一点讲,李碧华比琼瑶高级点儿。
聊李碧华,也可以顺路说几句亦舒。琼瑶、亦舒和李碧华,最终极上讲,都是些言情小说的。亦舒比琼瑶高级点儿,李碧华比亦舒高级点儿。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花蕊上滴露珠、心尖儿上颤三颤。言情小说的路子,就是这种心尖子上颤颤悠悠的状态,颤悠好了,就容易让一些普通的文艺女青年上瘾。当然,如何让自己的文笔和故事实现花蕊的细度和芬芳度,则是这几位女作家自身的水平了。
李碧华走的是言情路数上的阴郁风,尤其喜欢创作一些冰凉、阴冷的东西,当然,她的作品,终极上还是两性情感的。女作家往往有通病,就是创作上,只能围绕情感内容展开,打不开新的局面。武汉的部分女作家,就有一些能够打开两性之外局面的小说作品。所以,我们不能说只会写两性,是女作家们的通病。
像李碧华这种阴郁、冰凉的小说内容,容易获得部分读者的喜欢。因为这种阴郁、冰凉里边,是有对生活、对两性的思考的,尤其有一些较为消极的思考。小说创作当中,一些看似消极的思考,也是有正向价值的。我们在小说当中消极思考了,在现实生活当中,就容易积极一些,毕竟,消极已经用完了。当然,有部分李碧华小说的青年读者们,走不出来,一路消极,就需要读些更高级的作品了。
什么叫更高级呢?就是要“打开局面”的小说。比如说,这部小说,不再局限于男女两性之间的恩怨情仇,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的故事,不再局限于一个时间点上,而是向更广阔的时间、历史跨度进*。比如说,《*原》、《丰腴肥臀》等小说作品,就是打开了局面的,这是典型的中原气度了。莫言、陈忠实等老作家们走的叙事风格,就不是心尖子上颤三颤了,而是在历史的大跨度当中重新打量我们族群所面对的生存困境问题,这些打量,超越个人。
我有一个可能需要商榷一下的个人说法,这种打开局面的小说,应该叫中原叙事,而李碧华等作家的心尖子上颤三颤的,则属于岛域叙事。像莫言笔下的山东高密,陈忠实笔下的陕西*原,它的叙事疆域看似在高密和*原,但处于中原地域当中,它们就成了没有疆域的辽阔了。所以,在莫言的很多作品当中,高密是有了大河、大山的。乃至于在时间跨度上的打开,小说文本当中的高密、*原,打开一百年的跨度,毫无问题。刘震云老师小说当中的延津,能够打好几千年的时间跨度,如“故乡”系列小说。
可是,到了李碧华的小说当中,岛域之内,让李碧华如何打开?疆域上打不开,时间和历史跨度上,也打不开,只能围绕心尖上的男欢女爱往更微小当中钻了。钻坏了,就是小家子气,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钻的还不错的话,就是李碧华这样的了。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很多小说内容当中,容易出现这种小女儿叙事的气质。这种气质,也出较为可读的作品。但谈不上多经典。
香港电影最大的成绩,也是把小儿女叙事玩到了极致上。关锦鹏、许鞍华等优秀导演的作品,大多都是专注小儿女情感叙事的。小,有时候能够化解大。有时候,就只能当西洋景儿看。岛域状态之下,容易产生李碧华、关锦鹏这样的艺术风格。《胭脂扣》,便是这种艺术风格之下的作品。
我们当下,为什么好多人读李碧华,看关锦鹏,依旧会觉得非常刺到自己心尖上呢?因为“大城市封闭空间”当中,我们的审美,也容易陷入到岛域状态当中。我们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香港一样大的城市。而这种大,反倒是封闭了我们的心理空间,造成了我们的越发被包裹严实。城市,成为孤岛。在大城市当中,我们越发孤独,就越发觉得李碧华、关锦鹏和《胭脂扣》有味道。
我现在读很多大城市长大的青年们写的小说、剧本,总觉得他们进入到了一种大城市的孤独和孤岛状态,走了李碧华、关锦鹏的路子。当然,好多孩子水平还没到那,也就走一走琼瑶风。比如,于正,郭敬明等人。我个人觉得,能够把心尖子上的事情写好,拍好,也不错。但是,作为真正优秀的作品,还是需要打开疆域视野,打开历史视野,才好。(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