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云南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丨赤水河流域保护条
TUhjnbcbe - 2023/11/12 21:01:0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偏方 https://m-mip.39.net/fk/mip_9495050.html

“神秘的赤水河呦,悄悄在流淌,风情万种一路芬芳;神奇的赤水河呦,源远流长,波涛万里酿美酒,醉了四方……”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发源于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东流至四川、贵州入长江,覆盖3省4市14个县级行*区域,是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作为中国内陆唯一一条没有被开发的长江支流,赤水河的生态价值弥足珍贵,被誉为生态河、美景河、英雄河,对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赤水河源头

本月初,省*府印发《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将于7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继去年7月1日《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后,云南进一步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的有力举措,赤水河(云南段)沿线2个县17个乡镇的群众生活将因为保护带来的绿色发展而得到更多保障。

水清鱼游保护有成效

细则规范了赤水河流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各类生产生活、开发建设等活动,明确:加强赤水河干支流珍稀濒危和特有鱼类资源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等关键生境保护,加快推进赤水河鱼类栖息地修复,建设人工浅滩、人工鱼巢,恢复流域原生水生植被,保护和改善珍稀濒危和特有鱼类生境。

长江禁渔进入第三年,需要巩固禁渔成效,建立常态化巡查执法机制。细则要求科学开展赤水河鱼类增殖放流,加快恢复珍稀特有鱼类种群规模,严禁杂交种、外来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物种投放。

据中科院水生所监测,年赤水河流域实施禁渔以来,鱼类资源明显恢复,鳗鲡、细鳞鲴、异鳔鳅鮀和红唇薄鳅等消失多年的土著鱼类重新出现;主要保护对象(昆明裂腹鱼、云南光唇鱼)种群年龄结构趋于稳定和合理;一些濒危物种如四川裂腹鱼、鲈鲤出现频率增加,保护区下端的岔河段吸引了来自长江干流及赤水河下游的生活史较为复杂的物种如圆口铜鱼、大口鲇、斑鳜、翘嘴红鲌等,表明保护区整体鱼类资源结构中复杂生活史型及捕食性鱼类资源得到了有效恢复。

在赤水河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活动中采集到中华倒刺鲃
  长江鲟和胭脂鱼等珍稀鱼类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其中,长江鲟的监测数量由禁渔前的每年0.1尾上升至每年72.3尾,胭脂鱼由禁渔前的每天3.4尾上升至每天8.3尾;鱼类资源量明显上升,单船捕捞产量由禁渔前的每天每船4.1公斤提高至每天每船8.0公斤,增长率近%;鱼类繁殖状况显著改善,赤水市江段采集的鱼类早期资源物种数量由禁渔前的31种增加至40种,年和年均监测到了草鱼的繁殖活动,年,还首次监测到了异鳔鳅鮀和圆吻鲴的繁殖活动,白甲鱼和中华倒刺鲃等大中型鱼类的繁殖规模明显增加。

赤水河土著鱼鳗鲡图片来源:贵州日报

年4月28日,中科院水生所在赤水河复兴段科研监测中采集捕捉到一条近两尺长的鳗鲡鱼。据中科院水生所科研人员介绍,赤水河土著鱼鳗鲡已经消失了20多年,此次重现赤水河十分难得。

文旅游融合保护有质量

实施细则还要求制定赤水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提升高质量发展,合理利用文化遗产。依托赤水河红色旅游区、扎西红色小镇、水田镇、“鸡鸣三省”、乌蒙回旋战纪念馆等,统筹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全域旅游相结合,发展红色教育、红色文创、红色演艺等旅游业态。

扎西老街

同时,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和测绘建档,做好保护传承工作。推动赤水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和纪念馆建设,配套生态停车场、旅游步道、旅游厕所、水电热气、通信照明、垃圾收集中转、消防安防等设施。

点击进入专题

策划:锁华媛

编辑:孙寅翔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南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丨赤水河流域保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