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在苦难中超越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爱它
TUhjnbcbe - 2024/3/1 18:17:00
白癜风早期症状图解 https://m.39.net/pf/a_6858103.html

缘来酱子

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使自己好过一些。--弗洛伊德

年代,当林语堂尚在海外飘零的时候,身边的一本苏轼文集,令他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不禁赞叹:“苏东坡自有其迷人魔力,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苏轼不但是诗、词、文作家,书、画的艺术家,他热情旷达的性格、无畏逆境的精神,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柴静曾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苏轼的人生大半行走在贬谪的路上,足迹踏遍半个中国,即使靠种地为生也能怡然自得,将一路困厄艰苦,活成了一生的朗月清风。

湘人彭二(本名彭治国)是“为你读诗”《诗意的人》栏目的负责人及总撰稿人,他写的《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是一部关于古代大文豪苏轼的随笔集,把苏轼的诗意魅力和思想力量化为人生的锦囊,教我们如何直面人生的逆境。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爱它。”

苏轼就是如此。

尤其在《乌台诗》案中,东坡遭到的迫害是严酷的,不但受到*治的打击,并且受到精神的摧残;在牢狱中,死亡的恐惧折磨了他,亲朋远避,更使他感到世态炎凉、人情凉薄。

但最后,执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的苏轼,不仅豪迈地活成了中国人的‘灵*工程师”,更不朽地活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问汝平生功业,*州惠州儋州。”

这是苏轼从被贬谪的儋州(今海南岛)获赦北归时,在途中写下的诗句。

苏轼一生有大半时间被贬谪流放、四处漂泊。在*州、惠州、儋州的生活,其实是他生命中最凄苦困顿的时期,而他却认为那是他毕生的功业所在。

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虽最终免一死,但贬谪至*州。这是他人生中很大的挫败,故他自嘲“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之间,与樵渔杂处”。

元丰四年,朋友马正卿为苏轼申请到了*州营地以东的一块地,苏轼躬耕其中,命名为“东坡”;元丰五年他建造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也无风雨也无晴

后来在十月,苏轼过*泥坂、游赤壁,感触良多,写下千古名作《赤壁赋》。

在*州的苏轼,虽然不能在*治上有所抱负,但在生活中一切都泰然处之,即便突遇风雨,也能“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就像海明威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苏轼心中已然对一切都不在乎,吟咏自若,潇洒、悠閒,所以能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州三年的时间里,对苏轼而言,不管在人生的历练,或文学的创作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捩点。

他乡即故乡:此心安处是吾乡

后来高太后主*,罢行新*,起用旧*。这八年当中,苏轼受到高太后的支持,是他这一生仕宦中最高光的时期。

无奈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小人对苏轼的迫害,害得苏轼遣散家累,独自带着侍妾朝云,和幼子苏过前往惠州,苏轼开始了贬窜岭南到惠州的命运。

在这里,他写诗、交友、喝酒、郊游;也让他从好友王巩的佳人得来的灵感,留下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千古佳句。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在惠州,苏轼第一次吃到荔枝便爱上了荔枝,此诗表现出他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人格魅力,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三年后苏轼接到命令流放至儋州。他刚刚在惠州安定下来的生活又被驱赶,来到一处域外的穷荒之地。

当时已六十岁的苏轼,却还能有“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作墓,仍留手疏与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东坡之家风也”看似悲壮实则豁达的心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作者湘人彭二指出,苏轼一直到六十六岁生命结束也没有再回到故乡(四川眉山),几经宦海的沉浮,一生总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频繁地迁徙、漂泊,却都能安之若素。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能笑看人生、旷达洒脱,照见自己的人生,疗愈自我情感,一幅“我本吾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坐拥江山风月的好情怀。

余光中说,苏东坡是一个“中国人一提到就会引起亲切敬佩微笑的人”。在儋州虽然物资短缺,看似苏轼穷开心,又或者是乐于自嘲,但他总是让人喜爱得不得了。

苏轼认为:“不要感到自己是浪迹天涯、身行万里的旅客,小溪的边上也可以乘风纳凉,就好像孔子的弟子曾点,在舞雩台上迎风乘凉,然后唱着歌回家一样。”

虽然他在生命终点仍回不到故乡,但他活着的心态是每一条路都是回家的路。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苏轼算是我们比较了解的宋代一大文人,家世优渥、文采斐然,一朝科举便见才名,不论是皇帝还是达官文豪,都对他赞不绝口,官途一片坦荡。

然而这样一位天之骄子也被奸人妒嫉暗害,滔天的莫须有罪名被加诸在他的身上,被关押在牢房中,毫无尊严地被羞辱盘问。

当苏轼站在船头,黯然神伤之后回望来时路,“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反而就自省豁达。

爬山、见过山顶风光的苏轼,爬出了人生智慧“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再看一看把自己逼得很紧的我们,想想这句话,或许就能豁然开朗。

《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书里写诗文汪洋恣肆的苏轼,还能看到“吃货”的苏轼。

不论是用大瓢舀起被月光照着的江水煎茶、还是钟意“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美味,又或者“卧闻海棠花,泥污胭脂雪”哭海棠的不幸……都能从作者湘人彭二的文字中看到热爱生活的苏轼。

林语堂眼中的苏轼,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认为苏轼的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林语堂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所以当面对逆境时,我们都该唤醒自己心中的那个苏轼,虽置身在红尘、心却有在方外的喜悦与洒脱。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苦难中超越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