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督摄万机”,用玺变法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一聊北齐的玺印制度。北齐时期的玺印制度,是武成帝高湛时期才制定的,皇帝的玺,除了传国玺和天子六玺以外,还有一颗木质大印。这颗木质大印有一尺二寸长,二寸五分宽,呈狭长方形;印钮是九寸长,寸宽,七分厚,略呈桥形;印文是“督摄万机”四个篆体字,阳文这颗印堪称玺印家族中的巨无霸,在北齐以前还不曾有过,北周以后也没有见到过像这样大的印章的记载。据《隋书·礼仪志》说:“此印常在内,唯以印籍缝,用则左户郎中、度支尚书奏取,印讫输内。这里的“籍”指的是什么?
从这颗印是由左户郎中和度支尚书奏取来看,是指户籍及征调兵丁、徭役和租税的户口册武成帝时对北魏以来沿用的均田、赋税制度进行过较大的改革,在派官员清查户口的基础上,对受田、租调的数量都做了很大改变。这是稳定社会的重要措施,国家赋税收入和征发兵丁的根本依据,因而要重新编造户口册(当时查出了大量的无户籍户和分出了许多新户)就成了朝廷一件大事。“印籍缝”,就是在户籍册的两纸连接的地方盖上印,以防抽撤调换和散落。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骑缝章。“印籍缝”的印章要用皇帝的“督责万机”专用印。
反映了当时皇帝对户口籍册的高度重视。“督责万机”印的应用,标志着印章使用方法的巨大变化,从有玺印开始,特别是自秦代制定的帝玺臣印制度以后,皇帝的玺,官员的印,都是用来在封泥上钤印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书写材料是竹简和木牍,竹简和木牍上都无法盖印,而只能捆扎起来,在绳结及交叉处抹上泥团,用印在泥团上压出封缄的印记。皇帝诏令等重要文书,还要把打成捆的简牍装入布袋或箱箧,再加以捆束和打封泥。用帛书写的文件,则是卷起来再捆扎和打封泥,而不在帛上加盖玺印。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简和帛书。
虽然都是抄录的家藏书籍,并不需要封泥加印。但同时出土的钛侯家亟印,实际上是封泥上的印迹,这是印章用于泥封的实物证明。纸张虽然在汉代就已经发明了,但适于书写的纸张,是又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发明出来,广泛用作书写材料,取代竹简木牍,一般认为是在魏晋以后。东汉末年董卓专制朝廷,引起大乱,他把京都从洛阳迁往长安的时候,搬运走的许多皇宫所藏图书,途中因天气寒冷,竹简木牍书被士兵烤火烧毁,帛书被用来搭帐篷,而不见有纸张书籍的记载。晋代虽然已有用纸书写的记载,但朝廷诏令、*府公文,仍然是用帛及简牍书写。
而不采用“低贱”的纸。即使纸张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以后,人们仍然没有同时在纸上用印,这可能既是受传统用印方法的束缚,也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可以用于封装的坚牢纸张,纸写的诏令、公文仍然要用布袋或木函封装,布袋与封函上仍然要用封泥密封。北齐武成帝在籍册的缝上盖印,很可能是吸取了民间在纸上盖印的方法而采用的,并非“史无前例”的一种创造。印章,先秦时民间已经广泛流行,汉代以后更加盛行,尤其是那些吉语印,必然早就作为一种装饰图案而印在帛上、衣服和巾饰上,甚至可能在身体上打印。武成帝在籍缝上盖印使用的是什么颜料?
用什么材料制成?都不见记载。按常理推测,墨笔书写的籍册,应当不会再用墨印,当时的纸张还不够洁白,用*色印也不够清晰,使用红色颜料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是这样,那么“督责万机”印又开了后世朱红印泥的先河。有明确记载的用红色盖印,是记载大量唐代轶事的《云仙杂记》,其中一则说,一位名叫东茂的尚书郎,每逢写信的时候,都盖上“元山典记”或“元山”的印,印色是用捣成粉末的朱矾浇上麝酒做的,做好以后,放在镇犀匣里,并用透云香保护。据说,把这种印色印在书信上,香气能传得很远,而且能经久不散。
他的印,不是用玉或金银,而是用名贵的胭脂木刻制的。该书还记载了另一件事:一个叫张宝的官员,把所有的衣服彩帛都盖上了他的官印,白色、*色衣物用墨印,红色、黑色衣物则用粉印。因为衣物都打上了印记,不易丢失。他向人们夸耀说;“这样盖印,比使用管库仆人还要好。”他书写的文章、书信,也都盖上了印,后来,人们收集他的文字,就以是否盖过印区别真假。唐代以后,盖印法逐渐代替了封泥,盖印用的印泥,也不断改进,名贵的印泥是用珊瑚和红宝石研成细末调制成的,这种印泥,只有朝廷及特殊的显贵权势人物才有条件置办。
一般人的印泥是用艾绒、蓖麻油加银朱或朱砂为主要色质,颜色可以经久不褪。玉玺的印泥使用昂贵难得的红宝石、珊瑚调制,主要目的不过是要显示使用者的至高无上的权贵身价。古代名画家、书法家却把印章和印色都看成是书、画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他们虽然不一定有条件得到红宝石和珊瑚,对印泥的制作却也特别讲究,往往是自有调制的秘方。因此,有经验的鉴赏家,有时只要检查一下图章的印色,就可以鉴别出作品的真伪。印泥发明以后,打封缄的方法并没有立即退出历史舞台从各代史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宋、元、明到清各代的皇帝玺印当中。
都有专门用于打封记用的封缄玺。这是因为,皇帝的诏令敕书,在传递中需要保密。盖上玺印的诏令敕书,只能表明确实出于皇帝之手,而不具有保密性能。因此,诏令敕书用了玺印以后,还要封装起来,打上密封玺印,以防被拆阅及调换。不过,自唐宋以后,打封缄所用的材料,已经不是紫泥,而是胶泥了。在传统戏曲中,皇帝的圣旨像是一小段国画横轴,并不密封,宣旨者可以随手展开。这不过是为了艺术表演的需要而艺术化了,与真实的情形并不是一回事。好了,今天小编就讲到这里了,下次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