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喜欢用“胭脂”或“红妆”指代女性。女子双颊那一抹轻浅的“红”,是诗人牵肠挂肚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今日就来给大家谈谈红妆“胭脂”的那些事儿。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胭脂是温暖的红,然而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中,“胭脂”是苍凉时代背景下的一抹艳色而已。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喜欢用“胭脂”或“红妆”指代女性。双颊一抹轻浅的“红”已成为女性的“标签”。现如今,不管别人怎么说,姑娘们都会略施腮红,给自己一份如沐春风般的活力。不论古代女子还是现代姑娘,“胭脂”都是一款美妆神器。
胭脂也是中国美妆历史上最经典的作品,如果非要找一样化妆品代表中国,必须是胭脂!连《红楼梦》都屡次写到宝玉喜欢偷吃“胭脂”。
来给大家说道说道“胭脂”的那些事儿。
胭脂起源
在了解胭脂的起源之前,不得不先说说“红妆”的兴起。因为施用胭脂必以崇尚红妆为前提。根据史料,面似桃花、火焰双唇的红妆并不是自古有之。红妆风俗的兴起和流行是在汉代以后。“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诗句正是施用红妆女子的写照。不过西汉用作红妆的化妆品,并不是胭脂,而是“朱砂”。随着红妆的流行,古代女子逐渐发现朱砂的各种缺陷。胭脂逐渐替代朱砂成为古代女子的红色化妆品。
经史学家考证,古代文献中确信为胭脂的写法主要有燕支、燕脂、脂、茵支、烟肢、胭肢、烟支、胭脂几种。最早的写法是“燕支”,见于西晋崔豹《古今注》。而“胭脂”这个词语在唐以后才出现,并逐渐范式。
古代的胭脂主要指以红蓝花为原料制得的化妆品。红蓝花,又名红蓝、*蓝、红花,属菊科植物。古人提炼花中的红色素制作化妆品、染料和颜料等。红蓝花起源于地中海地区,大约距今年前埃及已开始用红蓝花作染料了。之后传入古印度和中亚,再通过中亚传入古代中国。据考证,红蓝花于魏晋时期传入中国,有关红蓝花的文献记载,基本都在魏晋以后出现。
《齐民要术》卷五“种红蓝花栀子”篇是最早系统介绍红蓝花的种植和使用的记载。红蓝花作为经济作物被引入我国并广泛种植,意味着胭脂能够得到大规模的使用,古代女子的红妆不再是少数贵族姑娘的化妆品,普通家庭的寻常女子也能够使用。
胭脂水粉
胭脂总是要跟水粉搭配使用,才能相得益彰。这与现代女性上腮红前必需先用粉底液或粉饼打底一样。古代的水粉指的是铅粉和米粉两种。古代女子单以胭脂上妆的情况很少,一般是将妆粉和胭脂配合使用,搭配各种妆容。
比如檀晕妆,化妆前先将胭脂和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涂抹于面颊给人庄重,文静的感觉。
比如桃花妆,先抹白粉,再涂胭脂,使双颊多呈红色。整个面部的色彩富于变化,而额头和下颌部分妆容娇媚动人。
还有一种飞砚妆,先在面部涂抹一层胭脂,后用白粉轻轻罩之。这与我们现代女性先用腮红上色,再扑一层蜜粉定妆的做法类似。
至于国外从胭脂虫中提取的胭脂,到了十八世纪才由法国和荷兰冒险家从秘鲁的印加古城偷运到地中海、北非等地养殖。与我国古代胭脂的来源和制作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途径和方式。
“美”永远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之一。虽然古代女子地位较低,但是古人通过勤劳与智慧,采用各种天然原料,研制出丰富多彩的“红妆”产品,为女子美丽的妆容做了许多贡献,装扮成了人类史上从未消失过的花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