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位于万州区双河口街道的万州区水产研究所珍稀鱼人工繁育车间,苗种池内的胭脂鱼苗正活泼泼地游动。
▲万州区双河口珍稀鱼人工繁育车间内的鱼苗。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
今年,该研究所人工孵化的胭脂鱼鱼苗首次突破万尾大关,这些鱼苗将被用于长江增殖放流和扩大三峡库区珍稀鱼类数量,有力促进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补充恢复。
据了解,近10年来,万州区累计向长江放流珍稀鱼类余万尾,为保护三峡库区水生生物多样性作出了积极贡献。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区,长江过境流程80.4公里、库体水面达平方公里。万州区水产研究所所长刘本祥告诉记者,作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浩荡长江哺育着多种鱼类,其中重庆有多种。近几十年,由于过度捕捞,河流水环境变化等原因,长江珍稀鱼种数量下降,不少鱼种甚至濒临灭绝。
万州区水产研究所从年开始致力于长江珍稀保护鱼类的人工繁殖研究,是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增殖放流站。特别是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该所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胭脂鱼有着“亚洲美人鱼”之称,因成鱼腹部有一条从头到尾的红色条纹,色如胭脂而得名。胭脂鱼是三峡库区濒临灭绝的长江稀有珍贵鱼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万州区双河口珍稀鱼人工繁育车间,培养基中的鱼卵。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
“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就攻克了胭脂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胭脂鱼池塘人工繁殖。别看这里不起眼,这里是全国唯一的胭脂鱼国家级原种场。”刘本祥带着记者参观双河口珍稀鱼人工繁育车间。记者看到,车间内有孵化桶、产卵池、综合处理箱、暂养池等现代化繁育设备。圆形的产卵池配有热水加温管和微电脑控制面板,能实时调节池内水温;孵化桶内模拟长江水流循环流动,防止受精卵下沉“夭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珍稀鱼人工繁育基地设在万州长江边的陈家坝,鱼池是露天水泥池。受客观条件和技术的影响,当时科研人员一年繁育胭脂鱼的数量不到条,成活率也很低。
大家从培育优良的胭脂鱼亲本入手突破,也就是培育出“身强力壮”的“鱼爸鱼妈”。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胭脂鱼的产卵期,一旦气温骤降,鱼苗就会死亡。所以每逢下雨,大家就自发来到基地,冒着风雨,用竹竿、塑料薄膜给鱼塘搭棚保温。当时的亲本鱼饲料比较单一,大伙儿买鱼干、磨鱼粉,想尽办法给鱼“加餐”。每年长江退水时,他们还穿着短裤背心,踩着江边的淤泥抓水蚯蚓,有的地方淤泥很深,人一踩进去就陷到腰部,十分危险。大伙儿打趣说,给人吃都没这么上心。
▲近日,万州区双河口珍稀鱼人工繁育车间,刘本祥(右)正在观察鱼苗繁育情况。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
这样的经历一直持续到年,双河口珍稀鱼人工繁育车间建成投用。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年,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实现了人工孵化胭脂鱼鱼苗万尾的突破。
据了解,目前,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已储备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国家二级及市级保护动物胭脂鱼、岩原鲤、四川白甲鱼、鲈鲤等亲本0多组,形成多个长江流域珍稀鱼类品种每年多万尾的苗种规模化生产能力。目前,长江鲟人工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胭脂鱼、岩原鲤、四川白甲鱼人工繁育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依托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增殖放流站,近十年来,万州区累计向三峡库区投放胭脂鱼、岩原鲤、中华倒刺鲃、厚颌魴等珍稀鱼类余万尾,增强了长江流域水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