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28日,由重庆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委、江津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江津区油溪镇码头举行。
据介绍,本次放流的鱼类有5种45万尾,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和岩原鲤,长江特有鱼类厚颌鲂和长吻鮠,以及名优鱼类中华倒刺鲃。
为便于开展增殖放流的科研监测及效果评估,在西南大学水产学院专家的指导下,采用了切鳍标记法、体外标志法、内藏可视标志法、化学标志等方法,对放流的5种共计尾苗种进行了标记。
“连续不断的放流珍稀特有鱼类,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的生态保护意识,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西南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姚维志介绍,尤其是对补充恢复保护区重庆段珍稀特有鱼类资源,改善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维护长江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科学放流方面,姚维志提醒,要保证放流的是长江土著鱼类,防止外来物种混入。同时,长江食物资源有限,在放流之前要进行科学评估,防止数量过多鱼类结构失去平衡。
据悉,今年保护区重庆段共开展了4次增殖放流活动,放流的珍稀特有鱼类有6种万尾。(邱小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