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南京江宁守护一江碧水810万尾鱼苗安家
TUhjnbcbe - 2024/10/12 17:05:00

龙虎网讯(记者戎啟萱通讯员陈晓俊)初秋的长江,江风习习,水天一色。远处,是波光粼粼的江面;近处,是鸥鹭翔集的洲岛。

9月14日,在长江江宁段新济洲湿地公园码头,“一江碧水十年约两岸清风护渔行”——年江宁区长江流域“增殖放流”活动现场,省市区相关领导、江宁区护渔员、长江守望者联盟志愿者等共同将万尾鱼苗放流长江,它们将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主动作为做精“护渔”文章

“我区坚持常态长效开展长江渔业禁捕退捕工作,提升长江生态综合治理,多举措为生态保护和修复做‘加法’,为环境损毁和破坏做‘减法’。”江宁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增殖放流养护渔业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环境在变好,一些我们小时候才能看到的野生动物回来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活动现场,优秀护渔员上台接受表彰。生于江宁、长于江宁的护渔员王金宝是其中一员,作为一名专职护渔员,王金宝见证了家乡水域生态环境的变迁。如今,在长江之上,像王金宝一样的“护渔人”越来越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近年来,江宁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长江江宁段鱼类种群资源恢复,常态化开展“增殖放流”行动,年均放流水生生物苗种万尾以上,这个数字还在逐年递增。

多措并举完善“禁渔”体系

“大家好,我叫‘江小宝’!”活动现场,江宁区“长江大保护”漫插IP“江小宝”形象正式发布。呈钝圆型的头部,灰蓝色的身躯,蓝绿色眼睛,印有“江小宝”专属名称的蓝色背带裤和红色的“护渔袖章”……“江小宝”IP形象以长江江豚的外形为创作原型,参考了大量的护渔员及长江保护元素,用漫插的形式将长江护渔员的形象转化为文化符号,进一步挖掘和传播江宁区“长江大保护”的文化内涵,让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从有序开展渔民渔船退捕工作,到渔民转业有出路、就业有门路、生活有着落;从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销售江鲜等违法犯罪行为,到渔具制造、销售“回头看”等行动,近年来,江宁区从加强社会宣传、长效监管入手,创新手段、多措并举,全链条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为了推动长江江宁段禁渔实现源头治理和长效监管,近期,我们开通了江苏首条无人机长江禁渔巡航线。”江宁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设禁捕水域远程视频监控体系,以“人防+技防”的形式筑起了长江江宁段禁渔牢固防线。

护渔活水提升“放鱼”成效

据悉,现场共投放青鱼万尾、草鱼万尾、鲢万尾、鳙万尾、长吻鮠5万尾、胭脂鱼5万尾,共计万尾。“看到这么多鱼放流长江,我既高兴又紧张,希望它们能在长江流域顺利繁衍生息。”长江守望者联盟志愿者说,能亲手投放鱼苗对自己意义非凡,相信随着“十年禁渔”工作的持续推进,长江水域生态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我们每年投入-万元财政资金,促进水生生物种群资源恢复,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江宁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江宁区已连续6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今年春季已分批次完成鲢鳙夏花、胭脂鱼等鱼苗共计余万尾,进一步改善了长江江宁段水域渔业资源种群结构,促进长江水生物种种群资源修复,保持水域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江之水,是滋养江宁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保护长江,是江宁可持续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年是长江保护法实施一周年和“十年禁渔”推进的重要年头,接下来,江宁将持续全链条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引导社会公众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参与增殖放流活动,让增殖放流活动成为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平台,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江宁守护一江碧水810万尾鱼苗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