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新年刚到来,很多人就看到了一个坏消息。有媒体援引专家论文称,长江里的“大熊猫”、中国特有的白鲟和人类彻底告别了。
虽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尚未官宣白鲟灭绝的消息,但“白鲟灭绝”依然让很多人感到震惊。
作为匙吻鲟科鱼类现存的两个物种之一,白鲟在地球上存在了1亿多年,但我们人类40年就让它灭绝了。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白鲟的每年捕捞量最高能达到25吨[29]。
当时,鱼子被做成鱼子酱销往国外换外汇,“肉用板车拖到街上去卖,像卖豆腐一样,要多少,就切一块给你,也不用称。”[1]
但是进入21世纪后,人们在年和这种美丽的生物匆匆见了一面。
这一面,竟成了永别。
发表“白鲟灭绝”论文的作者危起伟,也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他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不止白鲟,长江很多鱼都要灭绝了[30]。
此言不假。长江,是世界上淡水鱼种类最丰富的生态流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之一。
在这片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里,生活着超过4亿中国人,承担了整个国家40%的GDP[2]。
经济飞速发展,但长江里的生物却经历了一场大型灾难。
长江里的鱼,快没了
白鲟的消失,不止是一个物种的悲剧,还是整个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溃败。
就像长江水产研究所科学家危起伟所说,“白鲟是生态系统里一个最顶端的物种,它的灭绝代表了这个生态系统到了一定的危机程度,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年3月18日,当时的邮电部发行了一套《鲟》特种邮票,现在想知道活着的白鲟什么样,已经看不到了/网络
以前,长江流域特有种的胭脂鱼占长江三峡上游部分捕捞量的10%以上,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初之后,这种鱼也从下游消失了[5]。
甚至连长江里最多的经济鱼类——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也遇到了产量危机。
到年,四大家鱼只占长江渔获量的14%[6]。
上世纪60年代,长江干流高峰时四大家鱼鱼苗径流量可以达到亿尾,其中宜昌产卵场贡献了5%到7%,但年左右,宜昌产卵场每年家鱼产卵跌到了数千万[31]。
年至年之间,经过科研人员多次的生态调度(人造洪峰),宜都断面的鱼卵总径流量在年恢复到了29.9亿[31]。但还是和过去差很多。
对你来说,可能只是“今天没有草鱼、那就改吃鲈鱼”这样简单,但对这些鱼种来说,它们面临的是生存危机。
现在全国淡水产品中,91%是靠淡水养殖,而这些养殖鱼类中超过一半都是这四大家鱼。养殖的鱼类需要靠野外种群的鱼苗来补充,而野生种群的减少,必将导致其基因流失或基因库的萎缩[7]。
年5月23日下午,安徽芜湖,长江岸边渔民取出了一条刚捕的长江野生刀鱼。野生刀鱼作为长江三鲜之一,在长江中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少了/sipa
野生四大家鱼数量减少,动摇的是整个长江生态系统金字塔的地基。
中科院水生所鲸类保护生物学科组副研究员郝玉江发现,在年以后,长江江豚种群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雄性后代越来越多。
郝玉江推断: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该现象与种群的快速衰退有关,但是这种性别偏移必定会是种群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有可能导致种群的最终灭绝。
人类为了口腹之欲,把它们逼上了绝路。
截止现在,长江中约有70多种水生动物被列为国际或国家保护物种。
像我们熟悉的白鱀豚和长江鲥鱼等,已经被列为功能性灭绝物种(Functionalextinction),它们的族群大小已经减少到不能再维持下去了,接近灭绝。
白鱀豚已经是功能性灭绝的动物,可以说离正式宣判灭绝不远了/edgeofexistence
就在三十年前,我们还能和白鱀豚和平共处。在年代初,白鱀豚的种群数量尚有约头[9]。
-年间,中科院和南师大的研究人员在长江考察不到一年,看见了一百多次白鱀豚群[10]。
可到了年中科院观测的时候,它们就已经消失在了滚滚长江中。
和白鱀豚一样珍惜的中华鲟、长江江豚,被列为了极危物种(CriticallyEndangered)。
年12月16日,11.5万尾中华鲟“子二代”在湖北宜昌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出苗。中华鲟很幸运,可以靠人工养殖维系种群,而白鲟没这个机会/sipa
可以说,从最常见的物种,到生物链顶端的王者白鲟,这片流域里任何一种生物,都逃不过这场生态危机。
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写的《今日长江》,将长江描述为“已经进入它的黄金时代”[11]。
但对长江里的珍贵鱼类来说,那已经是生命最后的时间。
湖北武汉。黄昏的长江,经过捕鱼黄金时代的长江,剩下的是鱼类的黄昏/sipa
长江物种曾经有多丰富
大家可能对鱼类急剧减少的严重性,没什么概念。
换句话说,原来的长江是个大宝藏,现在,像个遗址。
长江是中国淡水鱼最丰富的水系。
根据Fishbase数据,长江有种鱼类及亚种,占中国淡水鱼总量40%,相比之下,珠江只有种,而第二大河黄河只有种[12]。
在这种及亚种中,约有45%的鱼类是长江特有种,更因白鱀豚、扬子鳄、长江鲥鱼这些珍稀物种闻名世界[12]。
三峡美景。长江上游的鱼类种类异常丰富/sipa
在全世界,长江的淡水鱼资源也举足轻重,流域内有四个目的淡水物种,都占世界淡水鱼总量的10%以上[12]。
长江跨度之长、内容之广,甚至让同一种鱼,在上下游可能都有不同的基因[13]。
现在,长江依然奔腾不止,可千百万年来住在里面的原住民,却一个接一个和我们告别,甚至连再见都来不及说。
白鱀豚,是长江独有的动物。白鱀豚的近亲原白鱀豚在距今万年中新世时期的广西地区就已经出现,现代白鱀豚的形态与古老的原白鱀豚几乎没有变化,它也就有了“活化石”的称号[14]。
白鱀豚/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白鱀豚在历史上曾经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
早在上世纪40年代,从宜昌的上游到长江入海口,都有白鱀豚的踪迹[15]。
他们长得可爱,但生性警觉。一旦发现机船,大豚就会托着幼豚潜游而逃[16]。
白鱀豚,可以说早就学会了如何和人类相处,它们长期生活在人类密集活动的长江里。
研究所人工饲养的白鱀豚“淇淇”,刚到水生所的大池塘短短5天后,就会自己在池中捕鱼,还好奇地观察起研究员们吊在水中的水听器。饲养到15天,就适应了人工的喂养方式,欢快地吃鱼[17]。
年,雄性白鱀豚”淇淇“在水生所的池塘里。”淇淇“于年去世,是世界上人工饲养时间最长的白鱀豚/再说长江
但就是这么警觉而聪明的动物,人类还是选择了对它们赶尽杀绝。
《南方周末》报道显示,年前白鱀豚标本的已知死亡原因中,人类活动造成死亡的约有90%;而后收集到的3具标本中,两头死于捕鱼电击,一头死于清理航道的爆炸[13]。
当人类如梦方醒,想要保护它们的时候,一切已经太迟了。
和白鱀豚遭遇类似的还有可爱的“微笑天使”——长江江豚。
与古老种白鱀豚相比,江豚属于进化种,比白鱀豚更聪明。它的大脑发达,智力水平接近大猩猩,有灵性[18]。
江豚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经常露出水面换气/steemit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