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观点中:“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圆形之物,让人由生一种温和与亲切之感,葫芦线条柔和,圆润且立体饱满,形体对称,既有圆形之美,又有圆体之美,集庄重与和谐之美于一身,自然是让人无限欢愉和赏心悦目。
自古以来,中国对葫芦就有着无可替代的偏爱情节,无论是使用、观赏还是收藏都少不了葫芦和葫芦器型之物。对于此类器物的喜爱,也表明古人对“圆”的审美,对于圆满、完满的无上追求,而葫芦就像两个弧线相交的圆形组成,满足了人们对于圆的向往。
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便根据天然葫芦的造型制成了葫芦形陶器,因其形似“吉”字,故又名“大吉瓶”,有着大吉大利的美好寓意。新石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大量葫芦瓶造型的彩陶出现,这件人面纹彩陶葫芦瓶有专家推测很可能是代表这个远古氏族的权威象征器物,这种器物只有氏族首领才能使用和拥有。
陶匏壶仿匏瓜造型其功用有二:一是作为日用器;二是作祭器,其内装玄酒,用以祭天。《礼记郊特牲》说:“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
瓷质的葫芦瓶在唐代出现,陶瓷葫芦瓶在葫芦本身形制的基础上有了拓展和演变,有单纯模仿式的“仿生式葫芦瓶”,还有在保持葫芦整体性质基础上进行创造加工的“派生式葫芦瓶”。此后,在历代各大窑口均有烧造葫芦瓶,在历史的发展中,葫芦瓶的造型也随着观赏及使用的改变发生了一些变化。
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隋唐葫芦瓶造型小巧,浑圆古朴;宋代葫芦瓶秀美挺拔。元代的葫芦瓶各大窑口都在烧造,景德镇窑的青花葫芦瓶开启了彩绘葫芦瓶的新时代。另外,元代出现多棱葫芦器,其八棱形制作手法一改葫芦的真实形态,是葫芦瓶造型上的一大创新。
到了明代嘉靖时期,葫芦瓶造型开始发展到了顶峰,主要跟嘉靖皇帝朱厚熜的个人好恶有关,因为他非常迷恋道教。古人认识世界,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在上,地在下,就成了“天圆地方”思想。葫芦是道家八宝之一,为八仙之一铁拐李所持宝物,能炼丹制药,普度众生。人们常称道家八宝为“暗八仙”。品种有有青花、五彩、五彩描金、仿哥釉、茶叶末以及蓝釉、白釉、黄釉等其他单色釉。纹饰大多带有道教色彩,也有书写吉祥文字的。
明代《万历清花葫芦瓶》藏品来源:藏宝天下文玩APP
藏品描述:藏品规格:2.5cmx18cm,瓶呈宝葫芦形,小口,短颈,上腹较小,下腹较大,束腰,圈足。通体饰青花纹饰,整器造型庄重,纹饰素雅,构图饱满,层次分明,葫芦形瓶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传统造型,“葫芦”音近“福禄”,有书“大吉”二字者,为祈求吉祥福禄之意。
清代康熙时期,葫芦瓶又开始进入一个繁盛期,继承了明末葫芦瓶造型风格,其颈部更为修长,线条更为优美。在装饰艺术上,采取上部装饰青花、下部装饰颜色釉的葫芦瓶,更显示了清康熙葫芦瓶装饰手法的创新。
《万历克拉克葫芦瓶》
藏品来源:藏宝天下文玩APP,藏品规格:2.5CM*18CM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陶瓷葫芦瓶继续保持兴盛,特别是清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其层出不穷的装饰手法和造型令人叹为观止,青花、粉彩、珐琅彩各类颜色釉等品种应有尽有。
乾隆时期将秀丽淡雅或浓妆重彩的粉彩用在独具天然姿态的葫芦式造型瓷器上,再加上瓷质精细洁白,使之粉彩葫芦式瓷器更加光彩照人。
《青花酱釉葫芦瓶》
藏品来源:藏宝天下文玩APP,高:19.5cm宽:11.5cm
葫芦瓶种类多、档次最高是在乾隆时期,不仅色彩多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釉里红、胭脂红、茶叶末、蓝釉、白釉、黄釉等其他单色釉;纹饰图案也丰富多彩,有缠枝莲、团龙、花卉,也有书写吉祥文字的。而且,做葫芦瓶比其他瓶、罐难度高,关键是葫芦瓶中间有束腰,上下部分都鼓,整体造型还要求传神、自然流畅。
《明代青花葫芦瓶》
藏品来源:藏宝天下文玩APP,藏品规格:2.5cm*18cm
葫芦这一意象除了在道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佛教中也多用葫芦宝顶作为镇寺庙的宝贝,有“宝葫芦”之称,“八宝”是佛教中常用并象征吉祥的八种法器,其中“罐”有两种造型,通常是普通的罐状,还有一种就是葫芦造型,可见葫芦造型在佛教中也多有使用。稀有的葫芦瓶优选供奉佛前。佛教讲求内敛锋芒,谦卑处世,烧造这样口径的葫芦瓶也正是契合此意。
葫芦蔓长籽多,古人以它寓意子孙满堂、世代绵延,被视为多子多孙、繁衍生育的吉祥物;葫芦作为盛器,被看作是神仙栖息之地,是仙境的象征,藏有长生不老之药;葫芦还被视为避邪之物,驱除恶鬼和疾病。葫芦所折射出的“福”文化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