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色
妃红、苍青、酡颜、月白、十样锦、远山如黛、青梅煮酒、桥下春波……如果你也被这些美丽的名字打动,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一个神秘美好的世界,叫作:中国传统色。
痴迷于色彩的文化学者郭浩和故宫文创设计师李健明,拉上中国审美的集大成者——故宫,一起做了件大事儿。他们翻阅了近部与色彩相关的文献典籍,耗时近两年,考据出整整种中国传统色。写成《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一书。
馆藏地点:图书馆四楼
珍贵文物大赏,
跟着故宫学颜色
中国传统色
*白游、盈盈、霜地、绛纱……如果你回到几百年前,就会发现,这些如今听来难以想象的词语,一直是祖先们的生活良伴。
他们吃的、用的、摆的,无一不是大美中华色,日子的风雅,也就在其间慢慢形成。想看看老祖宗的美物,品品大美国色?
紫禁城有请~
↑雍正款胭脂水粉彩花蝶小碗
↗月白色暗花绸串玻璃珠朵花纹学士盔
→清·乾隆掐丝珐琅番莲纹冰箱
←珊瑚翡翠吉庆有余盆景
↙清·乾隆镶宝石碧玺花簪
↓金城花鸟屏(局部)
解读文物颜色
作者之一的李健明依托专业美术功底,在提取颜色时会尽量还原文物本身的颜色,把文物的色彩之美淋漓尽致地呈现,每一张都是艺术品级别的好看。
解读文物颜色时,会根据物候特征,从起、承、转、合四种颜色的角度解读。
比如立春这天,搭配的文物是雍正年间的淡*釉瓶,分*白游、松花、缃叶、苍*四色。每种颜色的出处皆有讲究。
拿苍*举例。《墨子·所染》曰:“染于苍则苍,染于*则*,所以入者变,其色也变。”
春之初立,一切都在生长变化,以苍*形容,取其不确定之意,很合衬了,我们今天说的“仓皇”也出自于此。看,一个物候、几缕色彩,便将老百姓的生活与大自然联系在了一起,而且用一种极具诗意的方式。
蕴含着语言和
意境美的中国色彩
中国传统色
中国在很早就确立了色彩结构,以*、青、赤、黑、白五色为正色,与五行中的土、木、火、水、金相联系。融合了自然、宇宙、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色彩文化。
每个颜色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宿命,无一不蕴含着对生活的体悟、汉语的美感。因此作者们在解读时,也带着一种诗意的心情和语言。
比如“东风解冻”这一物候(属“立春”节气),对应四种颜色:天缥、沧浪、苍筤(láng)、缥碧。起于“天缥”,是近于等烟雨的天青色;承之“沧浪”,说的是我心悠悠。
转而“苍筤”,筤是竹子的意思,再没有比“竹初生”更能代表春天的了,春日之美,尽在此色;
合乎“缥碧”,缥碧是大色,或出现在宫苑的瓦上,或出现在江河的水里,或出现在李后主的诗“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研究色彩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大雪的三候——“荔挺出”。据《本草纲目》记载,荔是一种草,在北方叫作马兰草。马兰草大概在5月中旬开花,6月花谢,到了11月已经枯*。为什么它会作为大雪时的物候?“我们又找了资料,发现马兰草根须发达,可以用来做刷子。而只有到了11月以后,马兰草枯*了,根茎才最旺盛,最适合做刷子,此时去挖马兰草的草根是最好的。”
用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我们的文化才能活下来,而不是死在书上。
书中按季节与物候呈现颜色。先是把该季节相关的颜色有个总括式介绍。
再针对每个物候,解读其“起承转合”四色。
-
-
颜色,最是中华好。
愿这套饱含大美国色的书和日历,能点缀你的生活和心情,让你日日与美相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