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五彩泛指青、*、赤、白、黑各种颜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还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明清时期,五彩则为景德镇窑发明的一种釉上彩瓷新品种,就是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温度烘烤而成的一种瓷器。主色调以赤、*、绿、蓝、黑、紫为主的彩色陶瓷。
五彩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分为釉上五彩瓷和青花五彩瓷两种。明代彩料中无蓝彩,需用蓝色表现之处,皆以青花代之,称“青花五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征,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但明晚期五彩颜色比较单调,以红,绿,*,为主,万历后出现了黑,紫,蓝色常以釉下青花替补,画面布局繁杂,有主次不分感觉。而且运笔随意,比例失调,给人留下的只是色彩热闹,画面不严谨,缺乏神韵的印象。
这只康熙早期的五彩荷塘鸳鸯纹卧足碗就颇具大明遗风:内外彩绘“荷塘盛景”,一派植物繁盛、鱼跃鸳飞的自由舒展之气,与官窑的拘谨大不相同。荷塘鸳鸯纹始于宋元,兴于明清,预示家族兴旺、家庭美满之意。器物高8.5厘米,宽18厘米,体积较大。釉面泛青,五彩灿然,宝光萦绕。圈足露胎处,火石红明显。此物非为盛装之用,更像一只“鱼浅”。想来古人以其寄养金鱼,置于案头,与鱼为伴,颇富情趣。
釉上五彩以康熙朝最负盛名,除常用的红、绿、*、褐、紫彩外,还新配制了釉上蓝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广泛应用,使之色彩更为瑰丽多姿、浓艳夺目。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康熙五彩,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其施彩较明代均匀,勾勒轮廓所用线条以焦墨为料,笔锋劲挺有力,后用油墨彩料,笔触圆润柔和。康熙时成熟的烧造彩瓷工艺,令康熙五彩瓷光艳照人。康熙时期尚武,康熙以武定国,又以武治国。所以,“尚武精神”作为“基本国策”。表现在瓷器上,便是“刀马人图”的题材。
这件康熙五彩三英战吕布“刀马人图”大瓶,高35厘米,腹径21厘米,高大挺拔,气势恢宏。奢口,长颈,丰肩,鼓腹,至足稍外撇,圈足,胎质细密,釉白中闪青。通体以五彩描绘,纹饰多达五层。颈部精绘山石花卉纹,至肩部绘回纹,腹部主体纹饰为三国人物故事图“三英战吕布”,腹底至圈足为变形莲瓣纹和如意云头纹,五彩色泽含蓄而不失爽利。腹部采用通景画片,刘关张吕四人角斗,大战正酣。人物高大威猛,神情生动,场面杀气腾空。另有山石、花木、旌旗、云彩相配,场面宏大,构图饱满,布局错落。尤其是花卉山石采用康熙经典画法,更为增色。瓷胎修坯工整,整器古拙、凝重而质朴。底足内有橘皮纹,足内书“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双行楷书双圈款。此瓶庄重华美,精工细笔,人物刻划传神,传世良久如新,实为康熙朝五彩官窑精品。
康熙时期的官窑五彩器可谓凤毛麟角。凡是官窑五彩器,胎土淘炼得异常精细,质地坚密,素有“糯米胎”,莹润似玉的美誉。图案纹饰上更体现了本朝的时代特征。以宫廷画师刘泮源和四王为代表绘画为样本在瓷上绘画。晚明沈周,陈老莲的的人物题材也有较多的体现。这是一件在康熙早期御窑烧制的五彩水盂,器高4.5厘米,直径3.5厘米,呈直筒状,盈盈一握,小巧玲珑。看此物,周身以明*为地、以绿彩绘制五爪云龙,刻画细致,造型威猛,体现“二龙戏珠、吉祥如意”之意。器物外施*釉、内施白釉,按照大清规制,乃皇贵妃御用之物。此物釉质洁白莹润,胎质细腻,微有铁锈斑。唯口唇部有一处小磕,甚是可惜,但这已经非常罕见了。宫中一部分的御用水盂,体积大都不大,可见其玩赏性远高于实用性。
就色彩说,除了红绿彩、五彩,还有叫做“素三彩”的。其中的“素”一指该器使用“素胎”烧制。二指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之说,故名。清康熙时的素三彩,有白地三彩、色地三彩、虎皮三彩、墨地三彩、三彩瓷塑,其中以墨地最为名贵,主要作奠祀之礼。这件富贵长春款康熙墨地三彩罐,高7.5厘米,宽8厘米。奢口,鼓腹,足渐收,造型古拙、凝重而质朴,胎体厚重。釉面肥润紧附胎体,坚致莹润;色彩浑厚堆垛,质洁坚硬,色调对比强烈,有“彩硬”的搪瓷韵味。墨色地釉漆黑光亮坚硬如生漆,光可鉴影;绿釉洁净细腻、光亮坚硬,玻璃质感强。有历经久远而自然形成的鱼鳞状开片纹和“蛤蜊光”。纹饰层次清晰,布局舒朗,画法老练。当街偶遇,大人寒暄,孩童追闹,表情生动,动作自然。服饰、周边景物线条勾画自然流畅、朴素大方。圈足修胎略粗糙,有窑沾,火石红明显。器底绘制青花双圈,内有“富贵长春”吉祥款。雍正即位后厉行节俭,墨地素三彩名品也就从此绝烧,这件足可当得“遗珍”二字。
康熙民窑五彩器的纹饰,由于不像官窑那样受束缚,题材丰富多样,除了花卉、梅鹊、古装仕女以外,还有戏曲人物等。在描绘各种形象时,勾画的线条简练有力,在乎涂各种彩色后,给人一种明朗感。这件康熙年制的五彩花鸟纹蒜头瓶,高8厘米,宽4厘米。用五彩绘制花鸟图纹,画面铺展,几乎占满整个器身,落笔流畅,布局舒朗,风格率真,充满野趣。背后有“花落”二字,结合画面意境,哲学韵味油然而生。五彩是康熙年间善用的彩料,属于“硬彩”,整体画面线条硬朗,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底款为红色花押款,是康熙民间常用的款识。
五彩的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雍正时期,粉彩盛行,五彩趋于衰落,所见多为小件器,画意较精细,不似康熙五彩粗犷豪放。乾隆以后则基本上不见单独的五彩瓷器,而多与粉彩、珐琅彩等并用。这件“玩”字款清中期五彩婴戏图五福天球瓶(小),器高6.5厘米,宽4厘米。“五福”这个词原出自《书经.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画面中,用五个孩子来寓意五福临门。五个小孩儿衣着光鲜,表情生动,动作幼稚自然。大家分工明确,吆三喝四,正在兴高采烈的“捉迷藏”。画面背面书“五福”楷书。底足修胎规整,矾红书写“玩”字款,是清中期民窑中的精品。
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为前所未有,官窑和民窑相互促进,独步当朝的青花和绚丽多姿的五彩争奇斗艳,特别是五彩瓷装饰的进步为雍正粉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称其为“粉彩之父”,亦不为过。即便是晚清民国的珠山八友等也从中吸取不少的营养。有一种民国才兴起的潮州枫溪大窑五彩,便算是五彩的一个衍生分支。大窑五彩属于中温彩瓷,釉上彩。大窑五彩的人物画受“扬州八怪”的影响,人物神态闲雅,接近明末清初的风韵。由于民国的枫溪瓷坯釉相对疏松,彩料容易渗进釉中,使颜色不易脱落而手感滑润,有釉下彩之感。这一组建国初期的大窑五彩人物瓷塑。作品高度从9厘米到16厘米不等。因为采用了“贴塑”工艺,不仅色彩艳丽、造型生动,而且衣着华丽、神态自然,民俗之风扑面而来。
瓷塑是“塑”与“彩”的结合,瓷胎先上釉烧烤,再釉上加彩。艺人根据人物的身份、感情、形象特征以至服饰、道具等,依次施彩:脸颊略施胭脂,五官细笔轻描,服饰道具浓淡相宜,如袍服下端描绘上条状斜纹的“水脚”,土裙脚加上花朵和藤蔓,使起伏变化中的袍、裙更显华丽悦目。而在关键细节上再描金线和图案,以加强视觉效果,格外赏心悦目。整体施彩完成后再第二次入窑烧烤,这样一件既丰富又亮丽的瓷塑作品才能完成。这组作品人物情态互伴互应,动中求韵,形成节奏与韵律,形貌神态宛然若生,可谓形神兼具,呼之欲出。与后来的粉彩相比,五彩当真是“浓墨重彩”!
大美无言风月无边物来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