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
摘要:“海派京剧”并不是指在上海演出的京剧,而是指清末民初时期在上海形成的一种具有全新内涵的戏剧样式。具体而言,“海派京剧”特指自年传统京剧南下进入上海,深受上海本地开埠后发达的工商社会影响和文化转型熏陶,开始演出新的现实故事,传递新的社会观念,表达新的审美体验,引领新的审美趋向,并结合商业经营和运作特点,在剧目题材、道具布景、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均表现出强烈的革新意识,逐渐形成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海派京剧”。它对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海派京剧根据市民的需求演出现实题材,基于社会的条件倡导求真写实,依据市场的销售推广连台本戏,立足中外文化交流而传播新兴思想。它体现了中国美学思想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从“古代”向“现代”的转换。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前后数十年时间。海派京剧全程参与和承载着这个过程,对五四新文化的促进和积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其有力的推手与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海派京剧;五四新文化;美学转型
作者:陈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创新团队成员(上海)。
本文载于《学术月刊》年第8期。
目录
一、海派京剧的时代机缘与破旧立新
二、海派京剧的美学转型与文化角色
三、海派京剧对五四新文化的促进与积淀
海派京剧:
五四新文化的有力推手与重要角色
9世纪中叶,上海成了殖民资本登陆中国的桥头堡。上海开埠后,万商云集,五方杂居,到19世纪50年代末,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跨国商贸口岸和航运码头。巨量物流的集散带来了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并衍生出以商贸为中心的各种服务业和加工业。海派京剧,作为服务业之下的娱乐业,亦由此应运而生。并作为工商背景下各种前沿文化冲撞激荡的产物,萌生出前所未有的新内涵。晚清民初,其时的各种文化门类,正在孕育、滋生一种全新的文化要素,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慢慢壮大,渐渐发散,直到年的“五四运动”而被赋予了“五四新文化”的定性标志。在中国审美文化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海派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文艺载体,是五四新文化的有力推手。其中,海派京剧较少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