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20日,电影《误杀2》在江门取景拍摄,而兴宁路、莲平路是取景核心区,因拍摄需要,街道两旁的店铺招牌都换成了泰文。漫步其间,俨然穿越到了东南亚。
李磊摄为什么《误杀2》会在兴宁路一带取景?为什么略加修饰的莲平路就会充满浓郁的东南亚风情?翻开历史,它们竟有着这样的秘密莲平路斑驳岁月郭永乐/摄莲平路在中山公园南面,为东西走向。民国时期修筑马路时,由当时的莲塘街接上簪花街与平安街合并而成,头尾各取一字,故而称为“莲平路”。
相比于银号遍地的新市路与遍地绫罗的兴宁路,曾经的莲平路显得更具生活市井气息。商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信息交换的发达,过去的江门是省内除广州外拥有报纸数量最多的城镇,莲平路是报业最集中的地方。民国二年()秋夏间,由陶元恺创办的江门墟埠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报纸《冈州日报》在莲平路的新市庙与读者见面。此后,《四邑新商报》、《四邑民国日报》、《复兴报》、《霹雳报》等均设舍址与此。又因为江门华侨众多,很多报刊会面向海外发行。
四邑民国日报旧社址解放后的20世纪50年代初,整条莲平路开满店铺。买炮仗的、卖香的、买镜画的、还有打棉胎、卖米的、卖油塘的.......当年的莲平路生意可以与常安路媲美,比仓后路更兴旺。到了50年代后期,由于商业网点的变化,这里由商业区逐渐变成了居民住宅区,在80年代后,商业网点逐步恢复,现以五金电子店居多。
李磊摄
兴宁路昔日芬芳李磊摄
年轻的江门人纷纷到兴宁路打卡“泰国街”
“老江门”说,曾经,兴宁路金铺林立。
“老江门”又说,曾经,兴宁路上绫罗绸缎满街。
“老江门”还说,兴宁路曾经是文房书局集结之地。
当下紧挨着莲平路的兴宁路,是在20世纪20年代筑路时,由大兴路和丰宁街合并而成。清末民初,丰宁街上的七八家三桁瓦刀具行撑起了商业旺势,江门的富商聚居余庆里后,殷实富户的女眷华丽的着装打扮每天都在兴宁路中闪烁,近水楼台的兴宁路曾多达十多间的金铺进驻,而江门的绸布业,也因此在这里走向了昌盛,又因为当时的绸布店又称苏杭铺,故兴宁路又称“苏杭街”。
兴宁路建筑
“时髦礼服”的字迹隐约可见
江门市的绸布行业,鼎盛于民国—年前后,一直持续到抗战后,当时的市区内大小的店铺虽已有五十多家,但也没有出现过亏损倒闭的现象,兴宁路上集中了上海、昌兴、锦纶、美万、大成等绸布店,花衣布匹将兴宁路装点得满彩缤纷,每逢春节前夕,无论富贵人家还是庶民百姓,到兴宁路买布料制作新衣就像是自家贴门联一样不可或缺,在那个常安涌还能泛舟的时代,兴宁路俨然是江门高档消费品的销售中心。
20世纪40年代,原来流连在兴宁路的胭脂粉黛随着商业中心向常安路的转移而群芳散尽,少了喧闹的兴宁路却迎来了数家书局的开业,会元阁、焕文书局、益丰书局一起经营着文具、书籍、印务,书香气息萦绕。
兴宁路23号
原民国《大华报》社址
如同莲平路一样,兴宁路的喧嚣在经过往日时光沉淀后,变得宁静。水埗头下,明时的墟砖,清代的石阶,民国的老铺,深埋着的往事,数百年如一日般,等待着每一个即将路过此处的人,见证着属于这个城市的印记。
兴宁路
李磊摄
本文如有未尽之处,敬请指正?END?
本文参考根据江门日报,江门文旅以及以下文献整理:1.《墟顶掀开的时光书》倩娜,文青著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