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包罗万象。
胡适先生言,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
我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对于自己学问知识的展示和炫耀。
你看他对古董瓷器、酒茶钟表、琴棋书画、服装织锦、药品菜品,乃至风筝园林、诗词歌赋、灯迷酒令......都有极其专业细致的描述!而且大都在一个或几个章回内,专门表述某一个门类。
比如第三回,黛玉进贾府,重点描绘几个人的服饰布料;
十七回专写园林;
二十二回专写灯迷;
三十七、三十八及五十回专写诗词,还弄了个诗社;
四十一回专门写茶,从茶叶到煮茶的水到茶具,再到环境及气氛,写得专业之极。
后四十回中,第八十六回及八十七回专门写琴。尤其双玉听琴评琴一段,极其专业,极其精彩。八十九回还补充写了琴的规格尺寸。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据此我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对于自己学识的展示和炫耀。
历来红学研究中,有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的争吵,我以为大不必要。
我认为,红楼梦就是曹雪芹一人所写。从第一回就能看出来。
第一回中,曹公原文“...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写过文章的人都应该知道,凡写文章,修改润色乃必要程序。修改润色文章,都是在文章全部完成之后再进行,没有写几段就修改的,也没有写一半儿就修改的!
曹雪芹也不会例外,决不可能是写完前八十回就开始修改,而且修改五遍!
曹公所说的“增删五次”,这里的“五次”不是准确的数,古代“三、五、七、九“是表示数量的虚数,
三代表两次以上的多次;九代表数不过来多少次;
五和七代表记不清多少次。
所以曹公一定是全部写完了以后,再一遍又一遍,记不清多少遍,反复修改、增删、润色。
等到前八十回修改完成满意定稿了,后四十回还没来得及修改完成,他就去逝了!这才符合逻辑!
后面四十回因为没有经过修改润色,所以文彩风流不如前八十回。这也符合逻辑。
另外,高鄂是辽宁铁岭人,文化沙漠中出来的人,不可能有这个文笔!
高鄂等人在整理出版过程中付出过劳动或者凝结了心血,在书上落了个名字,得以流传后世,沾了曹雪芹红楼梦的光,也算是没白忙活,已经是占了便宜了!
若说个别章回、篇目、段落丢失,他给小修小补一下,轻尘足岳,坠露添流,或许可能。
如果说后四十回全是他写的,我以为是无稽之谈!
这就是关于后四十回作者的我的观点。
曹雪芹生在钟鸣鼎食之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对于吃喝玩乐,对于阳春白雪,积虑专精,不在话下。
但是,他也有不懂之处,比如,他不可能干过农活儿,不知稼穑,不辨菽麦。他对粮食,尤其是大米,写得很不专业,而且少之又少他只在第五十三回,乌进孝交租一处,送给宁府的礼品单中,写有几种粮米:
“...御田胭脂米二石,
碧粳米五十斛,
白糯米五十斛,
粉粳米五十斛,
杂色粱谷各五十斛,
下用常米一千石。...”
这里的“御田胭脂米”,也就是书中所说的专供贾母一个人吃的“朝廷贡米”,里外都呈暗红色,顺纹有深红色的米线,煮熟时色如胭脂、异香扑鼻,口感味道俱佳,同白米混煮能够染色传香,是一种极为珍贵的作物。
我查过资料,这种米原产于河北省丰南王兰庄,因其培育难度大、产量小,几乎近于灭绝。据《丰南县志》记载:胭脂稻已于上世纪70年代绝迹断种。
不过,现在日本、缅泰、越南等国研究培育
出一种长粒的紫米黑米,参在白米饭中少许,煮熟后也呈暗红色,亦有香气,可能有这御田胭脂米的基因。
礼单上的“碧粳米”,也就是红楼梦里贾母以下主子们经常吃的米,现在叫东北粳米,脱完壳的米粒是浅绿色的,在当时也是一种朝廷贡米。
红楼梦里的主子们经常用这种米熬粥、做干饭,一般的下人是吃不到的。
余下的白糯米、粉粳米等杂粮常米,供其它下人吃。
关于粮食,关于大米,我斗胆帮助曹雪芹从专业角度讲座一番,作为福利,敬献给各位看官。
之所以敢从专业角度讲粮食,因为我家三代都是粮食人。
爷爷是农村生产队喂牲口的农民,从十岁到八十岁,摆弄七十年粮食;
父亲从二十岁到六十岁在都粮库工作,做了四十年的粮食人;
我从二十岁参加粮食部门工作,而来三十六年矣!
我家三代人和粮食打交道,计一百五十余年,你们说是不是专业的?
你们说有没有发言权?
水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粮食作物。
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都有种植。
分三类亚种,糯稻、粳稻、籼稻。
糯稻,粘性大,是包粽子做粘米饭用的,产量底。
粳稻,产于温带、寒温带,一年产一季,生长期长,胶质多,口感好,中国*河以北地区主产。其中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一带大米质量最好。
籼稻,产于热带、亚热带,一般一年产两季。因为品种原因,生长期短,粉质多,口感差,但是产量多。米饭之为食物,有几千年历史。
米饭物性,光而不耀,明而不亮,圆满独立,不见棱角,而且温润含蓄、和谐包容,能当主角,能当配角,与万物和,又和而不同,是为中庸君子也!
米饭吃法,最早见于《礼记》,其中有记载周代专供天子之食的“八珍”,
八珍之中有一道主食,名叫“淳熬”,原文是:“煎醢加于陆稿上,沃之以膏”,
就是把猪肥肉炼成猪油,再用猪油拌饭。
这东西我小时候吃过,热白米饭一碗,拌一小勺凉猪油,再放点儿大酱,再放点儿大葱,搅和均匀,入口,咸香微辣,确实是当时的最美味!
现代米饭做法,高端的有扬州炒饭,粤式煲仔饭,台湾卤肉饭;普通吃法有各种熬粥。
关于扬州炒饭,乃淮扬菜系,主要食材有米饭、火腿、鸡蛋、虾仁等。
其选料严谨、加工讲究,注重配色。炒制完成后,颗粒分明、软硬适度、色彩调和、鲜香可口。
其中有几个要点:
炒饭的米,有讲究,最好是东北的长粒粳米,这种米多胶质,煮饭粒粒分明。注意煮米时不宜放太多的水,煮饭的水,最好是逆渗透净水机的水,这就是好米配好水。
煮熟的米饭,最好在冰箱里冷藏一下。这样的米有韧性,口感好。
炒饭里面的鸡蛋,也有讲究。必须是土鸡蛋,两枚,把蛋*分离出来,倒入米饭中抓拌均匀,使得粒粒米上都沾满金*蛋汁,这就是所谓的“金包银”,
再把蛋白炒散出锅。
最后再按程序完成炒饭。
再一个要点,炒饭最好用猪油。
关于粤式煲仔饭,源自广州,以砂锅为器皿煮饭,因广东称砂锅为煲仔,故称煲仔饭。陶制的砂锅,保温性好,受热均匀,能保存食物养分,做出来的饭菜特别馨香。
做煲仔饭,通常是先将砂锅中刷猪油,再把淘好的米放入煲中,量好水量,加盖,把米饭煲至七成熟时加入配料、调味料,再转用慢火煲熟。
好的功夫煲仔,斯文慢火、不骄不躁、火到功成。
吃煲仔饭时,一定要记得尝尝锅巴的味道,那东西色泽金*、干香脆口、滋味浓郁、别有情趣。
关于台湾卤肉饭,卤肉饭是江南一带的传统名小吃,台湾做得最地道。
制作原料主要有猪五花肉、鹌鹑蛋、米饭、青菜等。成品肥而不腻、咸香适口、浓厚多汁。
其中的卤肉制作十分关键,要选用足年的黑毛猪的下五花肉,先将肉方煮至六成熟,再切一厘米见方的长方条,每一条上都要有肉、有皮、有肥瘦五层肉花。
然后加调味料小火慢慢炖熬三小时,水要一次性加足,熬得猪肉中饱和脂肪酸大幅下降,熬出肉的油脂,皮的胶质,达到肥肉入口即化,瘦肉软糯鲜香,汤汁浓稠入味的效果。吃的时候,最好还要加入一勺腌渍好
的萝卜、榨菜、*瓜的咸菜丁。则口感爽脆,丰富完美。
关于煮粥,选米,应该选圆粒的粳糯米,这种米,即有胶质,又有粉质,还有粘性,煮成稀粥,软糯香甜,几乎成糊状,最易于消化吸收。
饭店煮粥有个巧门,先把好米用好水浸泡半天,再放入冰箱冷冻半天,拿出来煮粥,节省时间,事半功倍。
清代大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有言:“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六,买办之功居四”
其中的所谓“买办之功”,就是食材的原材料采购。
我曾经管理过高端饭店,单单调味料一项,买最好的和买一般的,一年的支出能相差出一辆轿车钱。
食材原料的原产地很重要,比如菜中四鲜:
阳澄湖蟹,关外口蘑,日本松茸,松江鲈鱼,
阳澄湖,沙底,水清,水面大,水深都是一米五左右,阳光透过水面,水草饵料丰富,所以这里的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毛,是为蟹中极品。
大米的选购,也很有讲究,其中稻米的原产地十分重要。一定要弄清楚。
粮食作物生长,有四大要素,即风、光、水土。
风,不能太大,不能太小。
光,就是阳光,万物生长靠太阳。
水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营养。
由于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弄清楚稻米的产地简直太重要了!
比如辽宁海城,东部西部都产水稻。
东部山区的孤山镇瓦子沟村,地势高,周边没有工厂,土壤没被污染,水是清澈的山泉水,空气质量好,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这里产的水稻肯定好。
西部沿河下游就不好说了,地势低洼,污泥浊水,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这样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水稻能好吗?
举个例子,在孤山镇瓦子沟村的河里抓条鱼,鱼肚子里是白的,十分干净。在西部沿河乡镇的河塘里抓条鱼,鱼肚子里是黑色的!你说污染成啥样了?!
同样道理,购买东北大米,尽量要买东部山区、地势较高的河流上游地区产的大米!
比如吉林梅河口地区,比如吉林市地区,比如黑龙江五常地区。
超市里卖的米,包装上都有产地,一般来说不会是假的。
鞍山有粮食批发市场,位于二台子村委会南侧,市场里有粮食批发商几十户。面向鞍山地区,他们卖的成品粮油,包装上都有原产地,基本上可信,我就去那里买大米。
有必要提醒各位的是,黑龙江五常稻花香米名气最大,但是产量不多。市场上大多数是假的,它的香味是在制米抛光过程中加入香精形成的。
再有,尽量不要吃转基因食品,我在粮库工作,曾经保管过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这些大豆不生虫子,而且飞鸟、老鼠都躲得远远的,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文中图片摘自网络
欢迎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