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屿罏峰刘氏宗祠坐落在福州高新区南屿镇罏峰山南麓刘厝街。始建于明朝中期(现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木石砖混合结构,总占地面积平方米,祠堂前广场占地约平方米,祠堂顺山势而建,三进院落。整个祠堂规模宏大,肃穆庄严。
这座宗祠的建筑别具一格,尤其是祠堂前石埕左、右、前三个方向均有一个石围栏,这与福州庆城路闽王祠相仿。所不同的是,南屿罏峰刘氏宗祠的正前方石围栏上,雕刻着两尊头上顶着盘子、面对面跪在地上的石像。这石像源于一个历史故事:战国时期,赵国人毛遂自荐随平原君出使楚国,签订楚赵联合抗秦的盟约。毛遂头上顶着装有鸡血的盘子,跪在楚王面前,敦请楚王歃血为盟,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而南屿刘氏宗祠前石围栏上雕刻的是两尊面对面跪地的石像,这蕴藏着一千多年前有关王刘两家的闽国轶事。
▲宗祠大门(刘仕敏/摄)唐末五代时期,福州郎官巷刘氏入闽始祖刘技家族与闽王王审知家族结为姻亲,刘技长子刘文质娶闽王审知兄王潮之女为妻,居泉州;刘技之女嫁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王审知小女儿柔靖夫人嫁刘技次子刘文济,肇基福州侯官县桂枝乡延福里。在两宋期间,刘文济子孙连续六代仕授郎官而改名郎官巷。公元年闽王王审知去世后,闽国内乱不止,王审知第十一子、建州富沙王延*举族迁往金陵(今南京市),据《开闽忠懿王氏族谱》载:“而王之祠墓谁其尸之?有齐季女乎”。王审知季女(小女儿)柔靖夫人怆然忆起父爱之情,欲锦孝思,拨家资修治父王墓茔及莲华、永兴二寺,买田舍招十二家人守墓,另外还拨资产供寺众以奉香灯,并在闽王墓茔东西分别修建刘、王两家宗祠。在两祠之间绘塑闽王王审知像。当时福州余座寺庙均有塑王审知像,据宋进士郑侠撰《重修莲华永兴禅寺忠懿王祠堂》记载:“独莲华寺柔靖夫人为父所建范金肖像,与他刹异”。柔靖夫人无时不在思念先父钟爱之情,常住寺中,诵经念佛,以奉祖祀。她每天梳妆洗涤时,流出的胭脂水染红了莲花山岗,这就是莲花峰胭脂山的传说。柔靖夫人临终前嘱刘氏子孙,世世代代信守王刘两家联姻盟约,若一家出事,另一家须祭祀其香火,修护祠墓,岁祭王刘两家先祖。▲宗祠前的石雕(刘仕敏/摄)宋熙宁年间(-年),福州郎官巷刘氏六世孙、福州乡贤刘康夫,字公南,率领昆仲兄弟六房重修祠墓,增置祭田,祀祭外祖王审知并祭刘氏本家祖刘技(官司农)及刘仲甫(官太子洗马)。据宋朝梁克家撰《三山志》记载:“王氏在闽者无噍类。今惟甥刘氏岁时祀之”。从开运二年(年)闽国为南唐所灭,迁王氏之族于金陵始,至南宋淳祐年间三百多年,刘家子孙为外祖闽王守墓岁祭,世修王祀,从未间断。
元兵入闽后,刘氏因宋代郎官世家而遭难外逃,福州郎官巷刘氏十四世祖刘安避迁侯官县四都(南屿)后,在始迁地,刘安按照原故里郎官巷的建筑风格,东建罏峰刘氏祖厅,西建圣王厅即外祖闽王厅。至明朝中期家族兴旺,选址刘厝街建祠,专门刻两尊富有故事色彩的石雕像放在祠堂前围栏上,告诫子孙世代毋忘王、刘两家的亲情,誓守盟约。
如今,该宗祠历经五百多年的沧海桑田,虽经清康熙、乾隆、清末和20世纪90年代四次重修,但仍保持原古迹面貌。在闽侯县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已列入县级不可移动文物点。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郑丽敏
审核:汪炜娜
监制:洪见文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