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红豆生南国
TUhjnbcbe - 2022/5/29 14:42:00

王维的《相思》,原名《江上赠李龟年》,原意是说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来了,不知能长出几枝来?希望仁兄李龟年看见了多采摘一些,用它寄托您对我的思念。我呢,就用这首诗来寄托对您的思念。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红豆》,听者无不动容。这首诗和这个小故事,原本就是真挚友情的讴歌和赞美。

一直以来有个问题悬而未决:为什么用红豆象征相思呢?偶然翻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初中语文书,解释说相传汉代闽越国有一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终日望归。后同去者归,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哭断柔肠,泣血而死。树上忽结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视为贞妻挚妇的血泪凝成,称为“红豆”,又叫“相思子”。原来,思念的血泪变成了红豆这种果实。诗中不直白地说思念,也不恐怖地说血泪,而说红豆,引用传说,不留痕迹,含蓄隽永。

除了王维的《红豆》,87版电视剧后,宝玉唱的《红豆曲》也很有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很显然,这首曲子是故事后面宝玉和黛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写照。在离恨天,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甘露之惠。在女娲补过的这个天下,黛玉用眼泪给宝玉报恩,从见面到自尽前。贾府被抄,流寇轮番洗劫后,只有黛玉和红玉支撑残局,“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的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终于泪尽而逝。由于痛苦至极,所以说“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癸酉本》还有一次关于红豆的暗写。后来,宝钗和宝玉谈话中,我们才知道宝玉赠送黛玉的两块旧帕还承载着宝黛青梅竹马时留下的永远美好的记忆!

宝钗道:“林妹妹的帕子放在树洞里,你怎么看出是他的?”宝玉听了未免伤感,落泪叹道:“那是我赠他的两块旧日用过的帕子,上头也没有什么图画,只是边子上有一点胭脂印记,是那年林妹妹同我捣制胭脂汁沾上去的,帕子颜色又恰好一样,我就知道是我给他的帕子。”

那一点胭脂印记,就是象征宝黛纯洁爱情的红豆!

不仅如此,作者给人物命名上,也用了一些“红豆”的近义词,如:绛珠、赤瑕、红玉、枫露。

如果把故事的时代背景定位在明末清初,主题解释为悼明骂清,那么这一组近义词就有了更深的内涵——红豆指代的不仅是故人之思,还有故国之思。

首先,林红玉的“林”“红”应该是指“朱”(红心木),“玉”,指代玉玺,合起来应当指朱明江山。

然后,红豆生南国,黛玉和妙玉(黛玉的另一个版本)都来自南国的苏州,贾府来自于南国,明朝首都也是由南国的南京迁来。

最后,《癸酉本》第一百二回写陈也俊和常妙玉在南国的常熟失之交臂的爱情。陈也俊给妙玉写了三首七律,不是表达倾慕之情,而是抒发报国之志和故国之思。

其一兵败诏下已数年,将士不见风吹边。朱门零落易歌舞,清风狂放恨无限。中原亦存壮士心,江东尚多弟子愿。遗民血泪盼国复,誓灭胡虏梦未阑。其二河山飘絮憾难灭,九州恨同耻未雪。故人尚节死慷慨,今士偷生泪悲嗟。百年心事负君诺,万里功名叹凄切。人生有恨生愈艰,不如弃笔赴*台。其三欢聚南楼尽少年,跃马看花似等闲。酒杯探乐误一生,家山思忆已百年。红豆若血杜鹃啼,绿杨是梦*莺怜。紫殿何处觅王侯,国亡不堪唱关山。

诗中“朱门零落”“清风狂放”显然指的是明清易代的乱世景象。“遗民血泪盼国复”“红豆若血杜鹃啼”,说明“相思血泪抛红豆”的不是黛玉一人,而是无数的江东弟子和遗民!

红豆,原本是一种果实。古老的传说里赋予了思念丈夫的血泪,王维的诗里更新成高尚的友情,《红楼梦》里不仅和还泪神话配合起来述说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而且隐曲地象征着故国之思。

地陷东南,神州陆沉。红豆生南国,南国血泪抛红豆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豆生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