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
自古这胭脂就是个充满魅力的物件儿,可同时它又是神奇的。因为很多古老的事物随着时代变迁都处于消亡或者逐渐消亡中,而胭脂却像一壶陈年老酒一样,飘香四溢。穿越历史的惊涛骇浪,经过千百次的蜕变革新,依旧活跃在现代生活中。
胭脂在唐代时尤为盛行,如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杨贵妃红妆之重,连擦汗的帕子都染成了红色。虽然在说法上夸张,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浓妆之风,近代出土唐代彩俑和壁画也印证了这一点。唐代以后,尽管妇女的妆饰风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涂抹红妆的习俗始终不衰。辽代妇女的红妆,虽不见于文载,但实例却屡有发现。如考古发掘报告所记,辽宁法库叶茂台辽董壁画,山西大同十里铺辽墓壁画所绘妇女,“双颊全涂红粉”,反映了当时的风尚,这种习俗一直沿续到清朝末年。
胭脂的制作也是个精细的过程。首先,要选花。标准是要一色砂红的。由于花和花的颜色并不一样,所以要把花放在一起,一瓣一瓣地挑,一瓣一瓣地选。这样造出胭脂来才能保证纯正的红色。即便是几百斤的玫瑰花,也可能只挑出一二十斤瓣来。胭脂制作只求精益求精,不怕费料和费工,如果没这两条,就算是说御制,也都是冒牌的。
然后要用较深但不是缩口的石臼捣,像药店里的乳磨,连杵也得是汉白玉的,切忌用金属。捣成原浆,再用细纱布过滤。纱布洗过熨平不许带毛丝,就这样制成清净的花汁。然后把花汁注入备好的胭脂缸,捣玫瑰时要适当加点明矾,这样颜色才最真实而不是浮色。再把蚕丝棉剪成小小的方块或圆块,叠成五六层放在胭脂缸里浸泡。浸泡要十多天,要让丝棉带上一层厚汁。然后取出,隔着玻璃窗子晒,免得沾上尘土。千万不能烤,一烤就变色。
用的时候,小手指把温水蘸一蘸洒在胭脂上,使胭脂化开,就可以涂手涂脸了,但涂唇是不行的。涂唇是把丝棉胭脂卷成细卷,用细卷向嘴唇上一转,或是用玉搔头(簪子名)在丝棉胭脂上一转,再点唇。这些都是很讲究的,丝毫马虎不得。
当然这讲究的东西也是需要讲究的器物来盛放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很多胭脂盒,在制作工艺上相当精良。它们有宋代出土的青瓷胭脂盒,有故宫保存的*金胭脂盒以及珐琅胭脂盒,还有白玉胭脂盒等等等等,都蕴含着胭脂的芬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