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它,是宫体词中的救赎,被评价为孤篇盖全
TUhjnbcbe - 2022/8/23 8:34:00

在文学中,不是你写得越多越厉害,而是在历史中有那么一两句被记住就可以了。比如一生只写了一首诗的苏麟凭借着《断句》中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便在历史中流芳百世,乾隆写了一辈子,被人挂在嘴边的有多少,如果随机问十个人,又有几个知道。这就是文学。

它,能在群星璀璨的唐朝诗篇中脱颖而出,被闻一多先生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一千多年来折服了许许多多的文人骚客。他也就是凭借着这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流传千古,留姓史册。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出来之后并没有在当时引起多大的反响,诗人死后多年,后人才发现其独特之处。这首诗不管从意境、情感、描写方法、哲理等方面来说都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的。我们都知道唐朝时期的诗歌大多数都是描写宫廷的胭脂粉黛,但此篇文章没有掉入这个陷阱,接下来我们从各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人生是短暂,而时间是永恒的,历史是永恒的,人类只是短暂的存在于历史的某个时空当中,但是人类留下的文学价值却可以成为永恒的。所以,要想在历史中留下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留下一些文学作品。

首先整首诗在韵脚方面下了功夫,这也是被后人和历史认可的一个方面。这首诗共分九组,每一组各用一韵,每一组必然转韵,有它整齐的一面;然后九个韵脚平仄之变化,错声穿插,极其复杂。

超级复杂的事务能简单地说明,这才是大佬。张若虚的这篇文章每一个字词都很简单,但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来的意境、幻境绝非简单。“春、江、花、月、夜”五个简单的个体组合在一起便发生了奇妙的意境。五个独立元素缘来则聚,缘去则散,该聚就聚,曲终则散,反应的就是这个世界本身就具备的一种自然聚散的格局。

再者,情感很复杂,很抽象。是文字都会有情感,以为情由心生,手由心动。作者一开始没有直接写情感,像什么游子的相思、慈母的缅怀、国家的兴亡等,而是将这些情融入到江,月,花中,将这些景色反复的组合,达到抒情的效果。

作者没有从思妇的角度入手,而是从自身写起,当抬起头看见月亮高挂在天空中,诗人陷入了沉思,谁是第一个看见月亮的人?这是究其问人类的起源,月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是问宇宙的起源。一下子将问题上升到哲学范畴,就好比哲学中的“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里去?”一直困惑着人类。这是一种孤独感,一种个体面对宇宙浩瀚的孤独感。张若虚问了两个到现在也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知道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是短暂的,但长江水,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是永恒的,

转而写人生代代无穷无尽,但每年的江月也是何其的相似。这就是一种轮回,人在发展,在变化,但是自然界的事物却没有发生变化,变与不变之间的问题是永恒的话题。

转而写相思,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但低头顿足见只看见长江水源源不断的流去。我们知道李煜在《虞美人》中所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看见长江水流,心中无限的相思与愁涌上心头,无处消遣,只能寄予长江水,让其带走。

闺楼中的妇人应该很想念在外漂泊的游子吧,相思入骨才会在夜晚爬上高楼远望江山的船吧,"扁舟子,明月楼"一个游子,一个思妇,这全是诗人脑海中想象出来的场景。这是世界中最普通的孤独与相思,也是最触动人心的相思。我们知道陈陶在《陇西行》中有一句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在外参*的人战死沙场,河边的尸骨不只是哪位英雄,但依旧是闺楼中妇女的梦中人,相望不相见,相思定格在相离之际。

这种孤独是爱而不得、是分居两地、是相思不见的孤独。诗人从明月楼中的思妇入手,晚上月光洒下,理应照着大地的每一个地方,但是今天晚上的月光追逐着这个站在高楼中思念远方丈夫的思妇身上,月光追着她跑,这种孤独感进一步的加深,但此刻的月光恰好照在梳妆台上。

可能梳妆台上已经落满了灰尘,因为好久没用了。为什么好久没用了,因为没人欣赏了。《战国策·赵策一》中描写:“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雠(chóu)矣。”女性为自己喜欢的人打扮,但目前的情景是梳妆镜台都落满了灰尘。因为你不在身边,即使我容颜焕发,胭脂粉涂,我喜欢的人看不到啊。这种落寞、伤感、相思的情感油然心生。此刻的眼泪五味杂陈,酸楚、伤感、落寞、寂寥、相思揉为一体,落入长江水,一路向东而流。

捣衣砧上拂还来,来的是什么?是担心、是喜悦。是我做完衣服给你寄过去的愉悦。但此刻我该将衣物寄去哪里呀,此刻月光下的我很无助,我为你辛辛苦苦做好的衣服却不知该寄去哪里。每一个地方都是和你有关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着我们两个人的回忆,你想要拉上窗帘,但是月光透过玉珠的帘子洒在屋子的每一个角落。

你想要逃离这个地方,但是你发现月光追着你跑,你跑,它追。你是跑不出这个时空的,你被困在这个月光中了。其实是你把自己困在自己的心中,困在思念他的时间中了。

此刻我在抬头看月亮,你也在看月亮,相望不相闻,天底下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想你,而你也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思念着我。让我化作月亮照在你的身边。月亮在古代大多数时候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相思的寄托之物。比如唐朝沈如筠的《闺怨》中“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表达的情感一样。

晚上看月亮,更多的是一种陪伴,陪伴独在异乡的游子,陪伴空守闺楼的思妇。距离远才会让我们共同抬头看月亮,通过月亮的月光将我们的思念互相传递。正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是这是一种假设的想法,可能此刻我抬头看月思念你,而你没有看或者身边早已有了其他人。这种做法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但也是很唯美的。

昨夜闲潭梦落花,昨夜我难以入眠,辗转反侧,起身乘着月色温了一壶酒,与月对饮,举杯思人。眼泪从鬓角缓缓流下,似乎杯中泛起的波澜是你婀娜的身影。

人都想在自己最好的那段时光中遇见对的那个人,心中总想着要把自己最美的一切都给她。没有人想着说在自己七八十岁的时候遇见对的那个人,可能那个时候自己拄着拐杖,头发都掉光了,没有人期望是这样的。人生最美的状态是存在着这种期待,而这种期待组成了你的生活,这就是五味杂陈的人生。

我们都是活在无法改变的现实社会中,不确定的种种因素会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此刻月亮已经西斜,马上就要落下去,我还在外漂泊,我从月出想你想到月落,而我还没有回到家乡。偌大的天地间此刻似乎只有我一个人在漂泊。

有情的人成就了这个永恒的宇宙。这既是现实,无情的江月遇见有情的人便显得多情,世间万物本是没有任何情感的,但就是因为人的出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万物上,才成就了这个永恒的宇宙。

这个世间永恒的永远都是爱。

读完整篇诗,最大的感受就是思念本身就是对思念最大的安慰。这个世界中只要你还有思念的人,你就是有意义的,你就是幸福的。

世间的万物是没有道理可言的,是无情的,比如江月,只有你抬头看它的时候,只有你把自己的思念寄托在它身上的时候,他才有了意义。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因为有了思念,一切才变得多情起来。

这一篇文章可能解读的方面比较杂,但是只有当自己静下心来慢慢地读,一边一边的在脑海中描绘诗人所描写的江上月出一直到月落的每一个场景,慢慢地把自己的情感带给每一个字词,你才会有很大的收获。

1
查看完整版本: 它,是宫体词中的救赎,被评价为孤篇盖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