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女化妆,我们自然就会想到商场里和某宝上琳琅满目的护肤品和彩妆,那么,你知道中国古代美女们都是用什么化妆的吗?
现代化妆品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美女们是如何化妆的。
首先,我们来说说胭脂的作用和源起吧。
胭脂起源于商代,其源起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另一种说发是原产于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而得名。
胭脂的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后来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的脂膏。
胭脂,最早是特指一种类似口红和腮红的颜料,后来泛指为所有化妆品的统称。
在《韩非子·显学》:”故善毛啬、西施之美,
古代胭脂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楚辞·大招》也对美女妆容有这样的记载:“易中利心,以动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由此可见,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化妆品了,而且美女们用化妆品化妆也并不是个例。
第二,我们来说一说胭脂的使用技巧
1、用力要轻柔、适量
用沾满胭脂的毛刷轻轻在需要涂刷胭脂的部位来回轻刷,就脂粉涂刷均匀即可。
不必过于用力或者大量涂刷,一方面是会有不必要的浪费脂粉;另一方面也可能会由于使用过量反而影响妆容。
2、验色
现在手上刷一些脂粉,确认了颜色,再刷到脸上,以免误刷。
3、落点
第一落点很重要,因为最先落点的部位颜色会比较深,所以,一般都会选择颧骨部位做落点。
4、修饰脸型
可以通过胭脂颜色的改变和化妆的手法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脸型的缺陷,这与现代化妆师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化妆的步骤
1、傅粉
就是用毛刷,将白色粉末在脸上涂刷均匀,以达到“一白遮百丑”的效果,其实也类似于现代美女们用的“定妆粉”的效果。
《战国策·楚策三》中所谓“彼郑、周之女,粉白黛黑”,说明从那个时候美女们就开始有傅粉画眉的习俗了。
从粉字的“米”字边可以看出,美女们傅粉最初用的是稻米、小米之类的米类粮食制成的粉。后来,逐渐又有铅粉、桃花粉、珍珠粉、滑石粉等品种加入。
日本艺伎沿用的中国唐代妇女的傅粉2、画眉
画眉是中国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楚辞·大招》中有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汉代以秀为美《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此与现代美女们的审美极为相似。
唐代,则以粗短为美,某岛国仍然沿袭这种审美。
唐代仕女图中的“画眉”3、粘花钿(或涂额*)
《杂五行书》中记载:“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从颜色看,额*一般只用一色;而花钿则有多色,颜色有材质本色的自然色也有根据团需要染的颜色。以金、红、粉、白等颜色居多。
粘花钿一般用鱼鳔熬制的胶,卸妆是以热毛巾敷面,即可取下。
花钿4、抹斜红
《妆楼记》记载“夜来初入魏宫,一夕,文帝在灯下咏,以水晶七尺屏风障之。夜来至,不觉面触屏上,伤处如晓霞将散,自是宫人俱用胭脂仿画,名晓霞妆。”这就是“斜红”或“晓霞妆”的由来。
苏轼《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绿珠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皂罗。”可见斜红在宋代已经很流行和普遍了。
斜红,一般都描绘在日头穴部位,形如弦月,状似伤痕,为了造成残缺之感,有时候还特在其下部,用脂粉晕染成血渍样子容貌。
斜红5、面靥(yè)
面靥是敷在酒窝处的一种妆饰。
《事物纪原》记载:“远世妇人喜作粉靥,如月形,如钱样,又或以朱若燕脂点者,唐人亦尚之。”说明当时的面靥不但流行,而且形式和品种也比较多。
据说原本是宫廷中的一种特殊标记,当某一后妃不便侍寝的时候,只要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点,女史见之,即不列其名。以后这种做法被传到民间,逐渐变成为一种妆饰。
面靥6、点唇
点唇,就是将唇脂或称口脂涂抹在嘴唇上,就是古代美女们用的口红。
在古代,口脂除了美女使用外,男人也可以使用。不过两种口脂的作用各不相同:男人使用的口脂,一般没有颜色,是一种透明的防裂唇膏。而美女所用的唇脂,主要是为了妆饰,因此都含有颜色,多以朱红、深红色为主。
由于唇脂的颜色具有较强的覆盖能力,所以有能够改变嘴型的效果。
美女们点唇多以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留下“朱唇一点桃花殷。”的名句,也算是当时美女点小唇的证明。
点唇说到这里大家对我国古代美女们如何化妆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相对于现代美女的妆容,步骤和目的基本上趋于一致。只是古代美女们更注重的是色彩的渲染,而现代美女们更注重保养。
现代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