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奏响了夜色序章,月色,铺开了千里水墨,几株荷花亭亭玉立,摇曳的疏影里,流转着悠悠的情思。
金朝文学家蔡松年有词云“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月光云影,绿水潋滟,微风过处,荷香阵阵,露珠如莹。
好一幅荷塘月色,洗尽铅华,斑斓了季节,惊艳了流年。
《鹧鸪天·赏荷》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醉*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蔡松年是个很有争议的词人,他出生于年,和李清照、朱敦儒、陈与义等人一样,经历了宋王朝由北到南的更迭。
所不同的是,在金兵南下攻宋时,他的父亲,燕山守将蔡靖,选择了投降,而他当时也在*中,掌管机宜文字,便随父亲入金,成为元帅府的令史。
后来,他跟从元帅府征伐南宋,晚年官运亨通,累至右丞相,封卫国公。
比起岳飞、辛弃疾、陆游这些爱国词人,蔡松年可以说是毫无节操。
不过,抛开人品不讲,他在词的创作上还是颇有成就的,其词风格隽爽清丽,与当时金国的词坛盟主吴激齐名,人称“吴蔡体”。
这首《鹧鸪天》便是他的代表作,描绘了初秋时期,*昏月下的荷塘景色,洗尽铅华,美如画卷,令人如痴如醉。
词的上半阕开头两句总写荷塘秀色。
横塘四周环绕着青翠的树荫,空气中弥漫着荷花的清香,水光潋滟,暮色苍茫,塘中的荷花更显幽雅。
前一句,以“十里”为单位,将背景置于一个极其广阔的空间;后一句则化用了杜甫《曲江对雨》中的诗句,“江亭晚色静年芳”,渲染了一种宁静而唯美的氛围。
只此两句,荷塘月色的轮廓便跃然纸上,引人入胜。
再来看后两句,“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以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写水中之花,花下之叶。
月光下,荷花娇艳欲滴,香飘十里,宛如抹了胭脂,熏了沉香的美人;亭亭玉立的荷叶就像翡翠雕成的玉盘,微风吹过,流动的露珠,晶莹闪光,好似夜明珠。
浓色与淡色的相调,静态与动态相合,只是短短14字,便呈现了一幅如梦如幻,明丽灵动的荷花图,可见词人笔力之高超。
接着的下半阕,词人不写荷花,而是宕开一笔,从远山写起,扩大了词的意境。
古人常常以“远山”比喻女子的眉峰,以“水波”比喻眼眸。
“山黛远,月波长”,这换头两句也算是承接上阕的句意,同样以美人来比喻眼前之景,多了几分灵动。
而“暮云秋影蘸潇湘”,则点明了季节,与前两句共同营造了一种清幽朦胧的意境中。
全词至此,写荷塘,写荷花,写荷叶,写远山,写月色,写秋影,画面已然十分完整,词人的情感也到了非吐不可的地步,最后两句“醉*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水到渠成,非常自然。
词人仿佛完全陶醉于这一片荷塘月色,就连睡梦中,也在追逐着那凌波仙子。
词人对荷花,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眷恋全在这结尾两句,画龙点睛,升华了主旨。
不管蔡松年这个人如何,这首《鹧鸪天》确实写得不错。
紧扣“荷塘月色”这一主题,从形貌、色彩、香味等方面着笔,又以山光水色、暮云秋月为衬,远景近景,动态静态,相互结合,呈现出一幅色彩分明,层次清晰的绝美画面。
洗尽铅华,摄人心魄,不失为一首咏荷佳作。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