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紫粉螺子黛胡胭脂如果古代有双11,哪
TUhjnbcbe - 2023/2/28 18:21:00

“哦买噶,买它买它买它。”又是一年双十一,不管是“李佳琦的女孩们”还是“薇娅的女人们”,相信她们的购物车早就塞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妆用品。

但你知道吗,化妆品可不是最近这些年才有的,古人的化妆品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原始”。此外,她们还有好用又高级的美妆用具:修眉的镊子,粘粉的粉扑,装粉的粉袋……这些不仅是今日才有的妆品搭档,两千年前的出土文物告诉你,它们其实已经存在了很久。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绵粉扑“东方妆道”

通过了解古代的妆品,你会发现“爱美”是自古以来人们的“通病”。今日有昂贵的高级定制,古时也有价值十金的名贵妆品。时尚从来都在循环往复,一些今天流行的时尚妆面,不过是千年前的历史遗存。

中国历代妆容风格不完全展示华夏风物

「不断丰富完善的妆品」

妆粉:兼具美颜养肤功能

许慎《说文解字》中有:“粉,傅(敷)面者也,从米分声。”可见,最早的妆粉是米粉。根据《齐民要术》记载,妆粉主要取材于粱米和粟米。米粉对身体没有危害,但持久性不高,附着力不强,增白效果也不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德化窑青白釉牡丹纹八棱粉盒网络

秦汉时期,随着炼丹术的提高,铅粉应运而生,并在后世得到了广泛应用。东汉张衡《定情赋》中的“思在面而为铅华兮,患离神而无光”,这里的“铅华”指的就是“铅粉”。铅粉的形态有固体和胡(糊)状两种,福州南宋*昇墓就出土过多枚印花粉块,还出土了一件漆粉盒,盒内盛粉扑一个,新疆民丰大沙漠1号东汉墓还出土过刺绣粉袋,足见古人的精致。

印花粉块三件,福州*昇墓出土“东方妆道”

到了魏晋时期,据晋崔豹《古今注》载:“(段)巧笑……作紫粉拂面。”会化妆的姑娘们想必都知道,如果脸色蜡*,不妨在敷粉阶段以紫粉打底,可见这位叫“段巧笑”的女子或许是此方的创始人呢!所谓“紫粉”其实是在米粉、铅粉中掺入葵花子汁造成的。此外,还有“桂粉”、“杭州粉”、“范阳粉”等依据产地命名的妆粉,以及“珠粉”、“珍珠粉”、“玉簪粉”等依据配料命名的妆粉。

紫粉复原品“东方妆道”

其实,从古代起,敷面的妆粉就不仅仅有修容作用,还具有美颜养肤的功效。两宋时期妇女常用的“玉女桃花粉”其中含有的益母草成分就有滋养气血的功效,契丹女子所用的“佛妆粉”中含有的栝楼提取物,也可以起到抵御沙尘风雪的作用。古时宫中供应妆品的机构是“尚药局”,可见妆品的原料、制作工艺都体现着养护肌肤的效用。

眉黛:多种颜色、不同材质的眉上艺术

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黛作黱,画眉也。”刘熙的《释名》中也有:“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说明古人在画眉前要修饰天然的眉毛,并用黛画眉。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的五子漆妆奁中出土有一件角质镊,应为修眉之用。而画眉的“黛”则历经千年,不断完善。

右二为角质镊,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服饰传奇”

那么由什么成分构成呢?《通俗文》:“染青石谓之点黛”,“青石”是一种矿石,在矿物学上属石墨一类,不仅是最初女子画眉所用的画眉石,也是男子写字所用墨汁的原料。这种矿石因不溶于水,使用时应先将其碾成细粉,调入胶液,制成黛块,再将黛块在专门的黛砚上磨制成粉,加水调和,用毛笔画于眉上,颜色呈灰黑色。南北各地的汉墓里常出现黛砚,例如连云港尹湾汉墓中就曾出土过。

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黛砚“服饰传奇”

除了青石还有“石青”和“铜黛”。在郝懿行《证俗文》中提到,卓文君“如望远山”的眉色并非纯黑,而是用石青制成的青黛。颜师古的《隋遗录》中也有:“杂以铜黛给之。“石青”和“铜黛”都和“青石”一样是画眉的原料,只是前两者画出的颜色为青绿色,后者画出的颜色为灰黑色。“铜黛”与“石青”效果类似,因为都是含铜的矿物质,所以自古便是重要的绿色颜料,文献中常常提到的“翠眉”、“绿眉”所用画眉原料即是它们。使用方法和“青石”一样,敦煌莫高窟有不少唐代彩塑,都画有绿眉。

画绿眉的敦煌莫高窟窟菩萨塑像“服饰传奇”

文献中还常常提到“青黛”,例如李白《对酒》中“青黛蛾眉红锦靴”,这里的青黛所用画眉原料是靛(通淀)花、青蛤粉等植物原料,画出的颜色偏蓝。使用时将提取出来的青黛粉与胶调和做成黛块,直接沾水即可描画,无需在黛砚上研磨。

在所有画眉用具中,最名贵的当属“螺子黛”,它在汉魏时可能已经存在,到隋唐才有明文记载。颜师古《隋遗录》:“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直十金”。据研究,螺子黛的原料应该是一种主要产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骨螺的分泌物,制作成本极高。比“螺子黛”稍显“廉价”但依然算是高档眉黛的,是“画眉集香圆”。魏晋时期,人们开始用漆烟和松煤制成“墨丸”画眉,到了唐末宋初,这种眉黛才普遍盛行,不过这种墨丸只可画黑眉,不能画翠眉、绿眉。到了明代,出于价格因素,普通妇女会选择杉木炭末作为画眉材料。

制作“螺子黛”的骨螺原料“服饰传奇”

受西域文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族女子还画过“*眉”,画*眉所用的眉黛有植物性的松花粉、栝蒌粉,也有矿物质的*石脂。这种眉色流行时间很短,流行范围也很有限。不同于中原女子喜画蛾眉,西域女子在画眉时更多保留了天然眉形,因此少用镊子等修眉工具,主要使用眉笔和眉石。眉笔有石质和木质两种,眉石是属石墨一类的黑色矿石,这种眉笔和眉石在新疆地区的出土文物中多有发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包孜东乡出土的眉笔和眉石“服饰传奇”

胭脂:增添气韵的亮丽色彩

不同于西方妆容对于眼睛的精致修饰,中国古代几乎没有在眼妆上沉迷深究,因此并不存在“眼影”一类的化妆品。然而对于脸部妆容的痴迷,却使得“胭脂”在中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多种配方。

《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里“施朱”指的是涂抹红色,可见先秦的女子就有妆红的习俗。用于妆红的材料叫做“胭脂”,根据涂抹的位置分为面脂(腮红)和口脂(口红)两种。胭脂所用的原料最开始时是朱砂、赤铁矿等矿物质。从矿物质中提取的色素更具持久力,这也是湖北九连墩楚墓出土的木俑历经千年依然保持双唇鲜红的原因。但由于矿物染料含有*素,汉代以后,人们掌握了提取植物染料的工艺,逐渐减少了矿物染料的使用。

双唇鲜红的湖北九连墩楚墓木俑网络

在各种给胭脂提供染料的植物原料中,红蓝花是最常用的,它分为草红花和藏红花两种。红蓝花也叫做“*蓝”、“红花”,汉武帝时由张骞从匈奴带回,因这种花来自焉支山,故汉人称用它制成的化妆用品为“焉支”,后人也写作“烟支”、“燕支”、“胭脂”等。相较于其他可以用于提取红色素的植物(紫茉莉、映山红、苏木、茜草等),红蓝花制成的胭脂颜色更为浓郁鲜艳,故又有”真红“、”鲜红“之称。

另外,正是因为从不同植物中提取的胭脂原料颜色深浅不一,古代的面妆及唇妆才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明代,出现了一种“胡胭脂”,染料提取于紫胶虫这种南亚热带昆虫的分泌物,制成的胭脂属于上品,最早在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中就有记载。

可用来制作胭脂的草红花图虫创意

从质地上来说,胭脂中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粉质的,一种油脂类。前者是在敷面的白色妆粉中掺入朱砂等红色物质使之变红得来的,主要用于面妆;后者则在胭脂中掺入了适量的动物脂膏,主要用于唇妆,有时也用于面妆。在《红楼梦》第四十四回里:“(平儿)看见胭脂……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这里所谓“上好的胭脂”,当是指红蓝花制成的胭脂,而“玫瑰膏子”则指的是一种以玫瑰花瓣为原料制成的油脂类胭脂。慈禧便是制作这种胭脂的行家。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盛放在小漆盒内的唇脂“服饰传奇”

面饰:华丽雍容的象征

古人有在脸上贴画面饰的习惯,贴画的位置有额头,眉梢,脸侧,唇角等,贴画多的时候甚至给人一种满面开花的感觉。这些面饰有画上去的,也有贴上去的。前者一般是用胭脂、黛汁一类彩色颜料直接在面部绘制各种图案,后者是以彩色光纸、鱼骨、丝绸、金箔等为原料,剪成各种花形图案,用呵胶等介质贴于面部。

满面花子的唐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女供养人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秦汉时期,人们就有在脸上贴画花子的习俗,花子又叫“花佃”“额花”“眉间俏”“面靥”等。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女俑脸上就有梯形圆点,信阳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眼皮之上也点有圆点,这些面部装饰当是初期的花子。只是此时,花子还不贴于两侧酒窝处。汉代,宫中嫔妃如果身体不便无法侍寝,则在两侧酒窝处点上标记,后来人们觉得妆容之中如此点缀有楚楚可怜之感,于是贴画花子才流行开来。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点面靥的咸阳平陵十六国女乐伎俑“东方妆道”

有一种只能出现于额头的花子叫做“额*”,也叫”鹅*“”鸭*“”约*“”贴*“”宫*“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女性或许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于是以*色颜料画于额间,称为“额*”。除了染画“额*”,人们也将*色硬纸或金箔剪成各种形状,贴于额上,称为“花*”,这就是花木兰“对镜贴花*”时贴的妆饰品。

画额*的女子(复原妆容,模特汪晨雪)“东方妆道”

唐代,种类繁多的花子是女子浓妆艳抹时不可缺少的装饰,其中梅花妆最受欢迎。宋代,虽然妆容素雅,但对面饰却极其偏爱,除了用脂粉描绘花子外,还用珠翠珍宝制成“玉靥”、“宝靥”供宫妃佩戴。此外,还出现了“鱼媚子”这种独特的花子。《宋史》:“京师里巷妇人竞剪黑光纸团靥,又装镂鱼腮中骨,号’鱼媚子’,以饰面。”宋代之后,妆容回归素雅,因此在面饰上并无突破,甚至连前代常用的花子也不再使用了。

“鱼媚子”妆容复原,模特李芽“东方妆道”

「保留古方韵味的妆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末出现了生产化妆品的作坊。清道光十年(年)创立的“扬州谢馥春香粉铺”以香粉起家,所制香粉形似鹅蛋,具有轻、红、白、香的特点,为清廷贡粉。

1
查看完整版本: 紫粉螺子黛胡胭脂如果古代有双11,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