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了不起他和团队攻克48种云南土著鱼人工
TUhjnbcbe - 2023/3/2 18:53:00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这个实验室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好云南的土著鱼类资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云南高原鱼类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君兴说,“我们保护了种鱼类,就相当于为国家保护了20%以上的鱼类种质资源。”

01:38

视频

杨质高摄

几十年来,在杨君兴的带领下,他和团队累计收集和保存高原鱼类种质资源种,其中迁地保育云南土著特有鱼类种,完成了48种土著鱼类全流程人工繁殖技术体系的研发,抗浪鱼、滇池金线鲃、大头鲤、软鳍新光唇鱼等土著鱼不仅实现了人工繁殖,还丰富了市民的餐桌、鼓了人们的腰包。

云南生物多样性受科研人员青睐

年,杨君兴考入湛江水产学院,专业是淡水水产养殖。年大学毕业后,他考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从此,就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与云南的鱼类打交道。

他说,之所以会选择来云南攻读硕士研究生,是因为他知道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大学时就知道云南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地方,号称“动植物王国”。云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5%左右,但脊椎动物的物种数几乎占全国总数的50%左右。可以说,在我国没有第二个地方有这么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即使从全球来说云南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地理和地貌地方,孕育了非常独特而多样性的鱼类,脊椎动物也是如此。“云南是做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宝地。”

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有不少科研人员和大学生从全国各地汇集到云南。年,他成为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

他和团队攻克48种土著鱼人工繁殖难关

在研究过程中,他看到由于人为干扰、干旱等因素的影响,云南不少地方的土著鱼的种类、数量减少。从年到年,抚仙湖特有的抗浪鱼年产量就从吨迅速下降到1吨左右。挽救抗浪鱼,成为摆在杨君兴团队面前的紧迫课题。

通过调查发现,抗浪鱼数量下降几乎与抚仙湖引入太湖银鱼同步。太湖银鱼和抗浪鱼幼鱼都以浮游生物为食,在争夺食物的竞争中太湖银鱼占据了优势,挤压了抗浪鱼尤其是幼鱼的生存空间。抗浪鱼在抚仙湖里已无法实现种群自我恢复,只有攻克抗浪鱼人工繁殖技术,通过增殖放流等方式才有望逐渐恢复种群数量。

经过5年的艰难实验,抗浪鱼人工繁殖终获成功。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的不断成熟,抗浪鱼在抚仙湖中的种群数量逐渐恢复,而且,市民还可以品尝到人工养殖的抗浪鱼,丰富了人们的餐桌。

云南四大名鱼之一的滇池金线鲃,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酷渔滥捕、围湖造田、水质污染和盲目引种,使得滇池中滇池金线鲃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年时在滇池湖体中消失,仅在周边少数支流的溪流和泉池中保存有少量个体。滇池金线鲃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为中国濒危特有鱼类。

从年起,杨君兴课题组依托国际组织和云南省相关项目和基金资助,持续开展对滇池流域滇池金线鲃的数量、分布、栖息地、摄食生态及繁殖生态等进行广泛研究,并从野外引种尾亲鱼,开展种质资源保护、种群恢复、人工繁殖和可持续利用等研究工作。

杨质高摄

7年,他和团队首次突破滇池金线鲃的人工繁殖。当时,这是继中华鲟、胭脂鱼之后,我国人工繁殖成功的第三种国家级保护鱼类。

为了恢复滇池金线鲃在野外的种群数量,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于9年首次增殖放流10万尾滇池金线鲃到松华坝。之后,又多次增殖放流到滇池等湖泊中。正是经过该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才得以让滇池金线鲃存留了下来。

年,他和团队获批建设“云南高原鱼类育种重点实验室”。

杨君兴算了算,云南的土著鱼有种,他和团队累计收集和保存高原鱼类种质资源种,其中迁地保育云南土著特有鱼类种,突破人工繁殖技术难关的有48种。获授权相关鱼类人工繁殖、饵料及育种发明专利23项。增殖放流土著鱼类11种余万尾以恢复珍稀特有鱼类的野生种群。

证明发展高原特色渔业产业的可行性

年5月31日,对杨君兴和他的团队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这是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基于国家级保护鱼类创制的新品种。

滇池金线鲃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小勇摄

滇池金线鲃突破了人工繁殖难关,并且鱼苗的数量足以满足增殖放流的需求后,他更希望这条名鱼能重新回到市民的餐桌上,让云南人能够吃到云南的名鱼。但是,滇池金线鲃生长速度慢,养殖两三年的鱼重量也才二三两,商业性状差,难以进行商品养殖。

为此,研究人员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历时13年,经连续4代,选育出生长性状优良、肌间刺弱化、抗病力强的滇池金线鲃优良品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

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滇池金线鲃相比,24月龄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体长平均提高20.5%,体重平均提高37.0%,肌间刺弱化78.5%。适宜在人工可控的10-25℃淡水小水体中养殖。

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的审定,标志着滇池金线鲃从保护到可持续利用这一探索的成功,证明了发展以滇池金线鲃为代表的云南高原特色渔业产业的可行性。

杨君兴说:“云南的物种资源那么丰富,真正把这些资源转化为产业来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可以说连1%的物种都不到。”

目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已在不少地方推广养殖,文山、曲靖这两个地方养的比较多。尽管它的生长周期还是比较长,大概两年半才能长到约30克/条,但经济效益也还是比较好的。

最近,还有一个科研进展让他和团队高兴,那就是选育的软鳍新光唇鱼新品种“黑带1号”正在申报新品种权。这是一种可食、可观赏的土著鱼。身体两侧各有一条黑色的粗线条,游动时鱼鳞泛光,黑丝犹如中国水墨画中的线条,极富美感。去年,软鳍星光唇鱼“黑带1号”开始逐渐进入福建等地的观赏鱼市场。

软鳍星光唇鱼“黑带1号”杨质高摄

探索高原湖泊生态修复新模式

鱼类研究上成果不断,他和团队又扩展研究领域,探索提出了“花-鱼-螺蚌-鸟”的高原湖泊湿地生态修复模式。

杨君兴介绍,“花—鱼—螺蚌-鸟”模式中,花是以海菜花为代表的大型水生植物,鱼是以滇池金线鲃为代表的云南土著鱼类,螺和蚌是高原湖泊特有的水生底栖生物,鸟是以黑颈鹤为代表的湖泊湿地鸟类。这种立体生态修复模式,不仅能实现湖泊生态治理与土著物种保护相结合,同时对湖泊的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生态系统缓解环境污染等都有重要作用。

年,昆明市船房河与边防路交叉的地方,站在天泽桥上向河的下游望去,可以看到河面上镶嵌着点点白花。这些白花就是海菜花,这是滇池的一个旗舰物种。上世纪60年代以前,海菜花群落在滇池占有显著地位,云南其他湖泊里也有分布。到了20世纪70年代,海菜花在滇池中的种群数量开始迅速下降,寥寥无几。到20世纪80年代,滇池的海菜花几乎灭绝。云南其他湖泊的海菜花也处于濒危之中,因而,海菜花被列为我国珍稀植物之一,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杨君兴课题组的舒树森博士说:“水生植物的生长,会消耗掉水中的一部分氮磷,而这些又是造成滇池富营养化的元凶。所以,种植滇池流域的土著植物海菜花,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另一方面,海菜花还是一道美味的蔬菜,大面积种植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种植海菜花,在大理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老百姓依靠种植海菜花增加收入。”

不仅在滇池,杞麓湖等湖泊中,杨君兴团队也在探索用这种模式恢复高原湖泊的生态系统。

他说,高原湖泊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特点,与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不同,要充分利用本土的动植物、微生物,帮它们构建起良好的生态关系,从而起到修复生态的作用。

目前,宝丰湿地正在进行提升改造,由杨君兴课题组提出设计,在这里构建一个多亩的“花-鱼-螺蚌-鸟”模式,希望为滇池的治理发挥一定作用。

谈到今后的目标,他说,他和团队希望能够攻克多种土著鱼的保育技术难关,让这些土著鱼类实现从保护到可持续利用。

云南淡水鱼类种数居全国之首

云南江河鱼类种类极为丰富,云南记录的江河鱼类有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种数(种)的39.93%,种数居全国之首。其中土著种有种,云南特有种类种。

短须裂腹鱼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小勇摄

南方白甲鱼罗平县鲁布革乡水产站供图

几乎在云南的所有河流及湖泊湿地中均有云南特有鱼类,如洱海特有种大理裂腹鱼、滇池特有种金线鲃、杞麓湖特有种大头鲤、抚仙湖特有种银白鱼和国内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属印度洋水系的世界上罕见的降河洄游型鳗鱼——云纹鳗鲡等,均为云南动物多样性中的核心代表。

抚仙金线鲃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小勇摄

星云白鱼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小勇摄

暗色唇鱼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小勇摄

黑体云南鳅-罗平县鲁布革乡水产站供图

为保护和恢复云南土著鱼类的种质资源,在前期的野外调查基础上,云南开展了野外引种、人工驯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疾病防治等一系列研究,同时开展了以滇池金线鲃为代表的土著鱼类的基因组测序、组装、解析等研究。先后成功突破了滇池金线鲃、抚仙金线鲃、星云白鱼、程海白鱼、软鳍新光唇鱼、异口新光唇鱼、云南光唇鱼、南方白甲鱼、暗色唇鱼、短须裂腹鱼等土著鱼类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成功鱼类中有3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有8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有6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成功将滇池金线鲃等数十种云南珍稀特有鱼类从灭绝边缘挽救出来。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杨质高通讯员徐传文

责任编辑猫恩泊

校对刘自学

编审李荣

1
查看完整版本: 了不起他和团队攻克48种云南土著鱼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