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生产的事业。其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水产业是人们在海洋或内陆水域内从事捕捞和养殖水生动植物,以获得水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最早的水产业只是在沿海或滨湖用简单的生产工具采捕野生的鱼贝类,成为人类维持生命的最古老的生产活动之一。随着造船工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扩大了捕捞水域,由近海到外海乃至远洋,并且从捕捞天然野生鱼类,发展到人工养殖和增殖,进而出现了水产品加工以及为渔业生产服务的部门。水产业的含义就愈来愈广泛了。广义的水产业还应包括渔船、渔具、渔业机械制造、渔港建筑、渔需物质供应以及水产品保鲜、加工、贮藏和运销等,构成统一的生产体系,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10个特点如下:
1,初步建立起水产养殖业的服务体系。如苗种产销体系(包括原、良种场等)、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饲料供应体系和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实践证明,这些服务体系的建立保证了我国水产养殖的顺利、健康发展。
2,对催产剂的作用机制和鱼类的繁殖生理等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大规模将催产剂应用于鱼类人工繁殖,并首先合成了促*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从而提高了鱼类催产效果和鱼类人工繁殖的生产效率。
3,通过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生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开发了大量的水产养殖新对象。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掀起,促进了水产养殖对象的扩大。主要有:中华鳃、史氏鳃、杂交鳃、俄罗斯鳃、虹鲸、银鱼、曼俪、荷元鲤、建鲤、三元杂交鲤、芙蓉鲤、异育银鲫、彭泽鲫、淇河鲫、胭脂鱼、露斯塔野酸、大口鲍、革胡子鲍、长吻鲫、斑点叉尾细、*缮、鲜鱼、鲈鱼、大口黑鲈、条纹石鳍、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福寿鱼、慢俪、河鲍、大*鱼、真鳃、牙酐、石斑鱼、中华乌塘體等。成为鱼类增养殖业获得高产高效的有效保证之一。
4,通过总结增养殖经验,对各类水域的高产高效理论、方法和养殖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不同水域系列的水产养殖高产高效技术体系。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大中水面开发方面,将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引用到大中型水面进行围栏养鱼,结合湖泊水库特点,建立围栏养鱼的技术体系,使大中水面的鱼产量显著提高。
5,对我国的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营养生理需求进行了研究,探索它们对蛋白质、各种必需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种矿物质的需求,为生产鱼类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已开始将配合饲料与我国传统的综合养鱼方法结合起来,加速了鱼类生长,提高了饵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6,以名特优苗种生产为中心的设施渔业蓬勃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名特优水产品增养殖业的掀起,对苗种的需要量急增。而名特水产苗种对不良环境的适度能力差,要求生态条件好。目前育苗温室设施包括以下几个系统:催产系统、系列育苗池系统、水处理系统、饲料与活饵料供应系统、供热保温系统、增氧充气系统、供电系统以及环境监测控制系统等。
7,对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方法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上控制了鱼病的发生。近年来,病害防治的重点又着眼于改善养殖对象的生态条件,推广生态防病,实行健康养殖,从养殖方法上防止病害的发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8,以鱼类繁殖专家钟麟为首的研究人员于年5月突破了链、慵在池塘中人工繁殖的技术难关,孵化出鱼苗。生殖生理学家朱洗等研究人员对家鱼人工繁殖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年秋季使链、慵在池塘中人工繁殖成功并孵化出鱼苗,进一步丰富了家鱼人工繁殖的理论和技术。尔后,我国水产工作者又利用相同的原理和方法解决了草鱼、青鱼、皱以及团头纺、胡子毓、中华鳃、长吻鲍、鲈鱼、牙鲜、大*鱼等几十种水产养殖鱼类和珍稀鱼类的人工繁殖难题,使多种鱼类的混养、套养和生产的大发展成为可能。
9,由国家、集体和个人集资,对养殖环境和养殖设施进行改造。在池塘养鱼业方面,通过改造低洼地、盐碱地、河滩地,建立高标准、规格化、通水通路通电、渔机、饵料、肥料供应配套齐全,以精养鱼池组成的连片的商品鱼基地。在湖泊水库养鱼方面,改革网具材料、结构及加工工艺,大力发展“三网养殖”(即网箱、网围和网栏养鱼)。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海水鱼类的网箱养殖开始发展,目前其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已超过淡水网箱养鱼。
10,国家和各地行*、科研、教育、技术推广部门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了中、高等水产科技教育和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水产养殖科技人才。